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读后感>>中外名著读后感>>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

2020-06-17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以供大家参考!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打开这本书之前,主要是被腰封上那句“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给吸引住了。从大事来说,你想要减肥成功,获得理想身材吗?你想要左右逢源获得极好的人际关系吗?你想要事业顺利可以轻易过五关斩六将吗?或者从小事来说,你想要多交几个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知心好友吗?你是否想过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舒服自在?是否想过看见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优雅风趣不再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其实,那些想做的事都是可以完成的。区别,只在于你是否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改变?

  .

  《自律力》一开始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讲述了一个朋友的故事。在地下室摔倒受伤急切需要去医院妻子儿女却都不在身边的他,在电话里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内心一惊,这不就是我以及许许多多乐于工作却疏于交际的人们真实处境吗?所幸的是,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位邻居帮助自己开车去了诊所。之后他开始试图在人际关系方面花费心思和时间。令人惊讶的是,不是为了危难时刻多一个帮助自己的朋友,而是为了像那位邻居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什么晚上睡觉前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以及明天的早起时间,到了第二天仍旧在床上想着“再睡一会就好”,或是发呆思考一整天的事情忘记昨天的计划?我一直制定了很多计划,希望能就此改变自己。结果换来的却是日复一日的无聊日常,父母对待自己的失望叹气,未来工作和生活更进一步机会的错失,还有越发肥胖的身体。我将这一切都推给懒的错,却在有时候顿悟到是自己的借口杀死了改变的契机和细小光芒的梦想。

  作者马歇尔说很多人很容易陷入自律的误区中,以为知道就能做到,轻易放松,总是和差的人比较以及觉得改变之后就不是真正的自己,这些问题等等我都确实经历过。问题不会绕着人走,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律自己去跨越,而不是为了那些老问题逃避从而带出新的问题。

  问自己问题也是改变的契机和动力,比如“三年前的愿望你实现了吗?”“你三年前做出了自己的改变吗?”后悔的看了看这些问题,自嘲的笑了笑,发现自己一个都没做到。

  你想早睡早起,却发现电脑里更新了新的视频讯息。

  你想早起锻炼,却看到外面根本没有人起来跑步。

  马歇尔说这都是激发我们做出一系列冲动行为的诱因,只有想办法察觉这些诱因,然后选择有益的行为,才能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与自控不同,自控是防止我们变得更坏。这本《自律力》从现实故事出发,让我们变得更好。明确我们要改正的目标,并从实际出发,充分使用一些小技巧和小提问来改变自己。

  比如:把自己要减肥的事情告诉家人和朋友,这样就在吃零食时而想到自己的承诺放下它。每讲一次脏话或说别人的坏话就投一次钱给存钱罐,作为自我惩罚机制。我们每时每刻都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这是不可控的。就算知道了很多大道理我们也不一定做得到。在自己想要改变的情况下,适当使用一些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变自己。从而走向和谐友好的未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

  我很喜欢一些日式的作品或者是说日本文学,但其实关于《自律力》和《断舍离》之类的书,书中有一种很强的冷静、理性在它们的整个逻辑里。最早之前接触日本可能仅仅在于抗日战争这个层面,但后来开始,研究日本,《菊与刀》算是一本入门级的图书,然后慢慢发现这个民族的性格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与冲突。日本其实在文化上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但是他又有很多的规矩,在他们整个民族的性格当中又有很节制的一方面,而《自律力》就是在,这个节制上做了文章。 说了这么多日本,并不是说这本书是日本作品,只是这本书有很强的日式风格,事实上, 作者小野是中国台湾小说家、电影编剧。原籍福建武平,生于台湾。他是一位旅日的作家,亲身体验,从散漫混乱的生活,到极其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的生活方式,他坚信人有多自律,就能有多自由,提倡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人生的种种痛苦,之前还出版过一本书,《极简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

  这大概是也是,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让我们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然后亲手将我们散漫混乱的生活,变成极度自律的生活。在某些观点上,其实跟《断舍离》是一样的,我们有太多的物欲就会有太多的牵绊,但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下减法,然后将某些特定的时间去做特定的事,那么我们,采用单核工作法,就很有可能,发现我们的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自由。

  自律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如何才能够成为心中那个完美的自己?可能我们每个人对未来都有非常好的幻想,对未来有希冀,那么在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我们不可缺的品质之一就是自律!作者在这本书里试着从多个角度来表述他对自律的理解,当我们面对欲望情感困境时,应该如何去自律,面对这些困惑,当时间是有规划习惯需要养成时,应该如何用自律将这些心愿达成,持之以恒的自律到底能带来什么?我们一直倡导的坚持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想只有通过真的实践过自律,坚持了自律的人才能够明白,时间能教给我们的是什么?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的人生是要去直面的,自由的人生是需要整理的,精进的人生也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这本书的插画非常的漂亮,就很细,书中还赠送了一个书签,彩跟封面的一样,文中有一部分是采用蓝色的印刷。

  我很喜欢这本书,也推荐大家阅读,向往远方,那就从现在开始把锚启航,向往金钱,那就从现在积蓄,拥有它的资本,做好现在你期待的美好,未来就会出现,如果人人自律,相信好的习惯会推着我们一路向前!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

  在书本的一开始作者就提出这么一个观点:作为领导者,第一个要管理的是自己,即自律。

  不单是领导者,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自律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人的成就,这不需要去过多的解释,从我们自己身上就可以有感觉,举个孩子的例子:

  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讲课风格,不一样的是每个孩子的理解力,以及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也是自律其中一部分,孩子是否能够课前做好预习,并将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并且通过老师的课程进行总结或者及时提问;是否能够及时做好错题记录并去回顾;是否能够自觉进行复习……

  我们可以去回想下自己的童年,很多现在的习惯是否是从小养成的?如果有养成这些学习习惯,现在是否有继续延续——比如工作中会去做好计划;进行新项目前进行调研、对比;在完成工作后及时进行总结和优化……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么些想法:

  为什么我的习惯养成总是半途而废?

  为什么我难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为什么一天下来感觉做了很多事情但实际上真正完成的一件也没有?

  ……

  《自律力》列出了影响我们走出困境,实现理想的几种因素:

  一、改变难点:

  1、总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是别人要改变——这尤其在父母对孩子、夫妻之间更容易发生。但实际上想要别人改变是最困难的,除非自己愿意;而有些时候,是我们以往的错误观点导致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比如孩子的自卑、没大没小、任性等,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教育方式需要进行调整)

  2、不重视习惯养成及对其的误解——新的习惯养成至少需要21天,而要将之转化为固有的积极习惯需要不断地循环。而这不表示原有的习惯转化只需21天。实际有意义且持久的改变或许真的很简单,但简单≠容易。

  3、不知道如何改变或不愿意改变——不知道比不愿意改变好一些,至少明白自己需要改变,只是不知道方法,只要愿意,方法总会有的。经常在课程上遇到一些家长会说:“我也知道啊,但就是这样子有什么办法,就那样吧。”其实我们最担心的偏偏也是最长遇到的就是这一类的家长:孩子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固有的想法致使我们不愿意去看到孩子的进步,一直抓着其原有的缺点不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彼此的沟通及成长。书中作者提到这么句话——如果把过去和现在拥抱得太紧,很难腾出手来拥抱未来。

  二、思维误区:

  1、知道就能做到——概念混淆,知道≠做到

  2、意志坚强,不会向诱惑妥协——过度自信

  3、今天是个特殊日子——放纵(长久以往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借口)

  4、至少我比××强——逃避

  5、不需要规划和帮助——轻视

  6、我不会累,激情不会消退——错误理解精力

  7、我有很多时间——错误认知,造成拖延

  8、我不会分心,也不会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不切实际期望,实际上是“小概率事件,高概率发生”

  9、一次顿悟将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只是短期

  10、我的改变是永久性的——短期,这需要坚持

  11、在解决老问题时不会带出新的问题——对未来挑战的误解

  12、努力就会得到公正回报——对回报的误解

  13、没有人关注我——错误认知

  14、如果改变自己就不真实了——拒绝改变的一种想法

  15、我有自知之明——过度自信

  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部分:

  1、12.7℃,人们更容易发笑——这让我想起刚接触工作坊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场内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即便是家长在上课过程中会冷,也只是提供披肩或者小毯子。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无踪迹却不容忽视,从一种环境跳到另一种环境,往往两者之间的落差会让我们在无意中忘了之间的承诺,且情绪受到影响;每一次我们进入一个新环境,它的任务、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细节都会发生改变,不断变化的环境改变了我们,需要学会营造环境。

  这就是为何有些人在上完工作坊回到现实生活中后很快又会回到原先的状态。这时候可以做的事情是去创造类似的环境(如:复训、相关的同学定期进行总结、觉察到时及时回忆等)

  同时也让我想起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以幸福365的形式,要求家长每天用爱的眼光看孩子,写出孩子的三个优点或进步点,同时提出了要求:不比较,不强加自己的要求,写的时候内容要具体、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造成的环境变化是:随着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点越多,孩子因家长的欣赏鼓励越来越积极(良性循环),整个家庭的氛围同样也变得更加温馨。

  3、解决老问题时不会出现新的问题。

  当变化越多时,人性的不满足同样会出现,想要获得更多,于是更大的要求也随之出现,前面提到的写孩子的三个优点或进步点,慢慢地有些家长会将对孩子的关注(初衷)变成要求(出现新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我们去觉察,有明确的目的(如:写优点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关注到孩子本身的改变,对孩子进行更多的欣赏鼓励与认同,即心理营养的建立),监督机制。

  4、格外对某些人的某种行为有特殊的反应(如情绪激动等)。这让我想到我们常提到的“情绪按钮”,每个人都会有这个“情绪按钮”,只是多寡、反应是否激烈而已。

  不妨梳理下自己的情绪按钮,问问自己:我在什么时间或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诱因是?同样的事情,谁会更容易让它引发?为什么?

  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这种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我的决定是?

  5、诱因矩阵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

https://m.hy-hk.com/448265.html

《《自律让你更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鼠疫》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