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口号>>企业口号>>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2020-06-20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民营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定义。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本文的民营经济指狭义的民营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2年。从1949年解放到1956年,中国几乎彻底消灭了私有企业,只有在穷乡僻壤还存活着9万多的个体户。而1956至1978年间,中国的民营经济完全空白。从1979年到1982年,在农村,随着农村搞联产承包,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在城市,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经济开始出现。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二阶段:从1982年到1988年,私营经济开始出现。1988年中国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当时全国的私营企业已达8万多家。

  第三阶段:1989年到1992年,就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处在曲折徘徊的阶段。当时的民营经济还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对它就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四阶段:1992年到199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1997年十五大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次提高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此后民营经济才与中国经济真正融为一体,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阶段:从2000年到2002年,是一个对民营经济从承认经济形态到承认人的过程。私营企业主是属于什么阶层?老板们的成分该怎样认定?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说法。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讲话中,第一次把民营企业家,定位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民营企业家加入中国共产党铺平了道路。2002年4名民营企业家中的党员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第六阶段:中国的民营经济从十六大开始,迈入第六个发展阶段,其标志就是通过再次修宪,明确个人财产得到法律保护。从此民营经济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发展速度很快。

  二、 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据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2004年12月16日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2004年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继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广义民营经济即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就业增长率2003年为1.47%,高出全社会0.53百分点;2004年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高出全社会0.5百分点左右,其中私营企业就业量2004年上半年增长9.65%;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将超过600万人。广义民营经济单位就业量(包括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比重2003年为90.8%,2004年将超过91%,其中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2003年为81.9%,2004年将超过82%。

  2.民营经济产出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新贡献。广义民营经济2003年创造的增加值占GDP65%(其中外资经济约占15%左右),2004年估计在66%左右。2004年1-9月,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比全社会工业增加值高出2.5个百分点,比国有经济高出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2003年1-9月为56.1%,2004年1-9月上升为57.3%,增加1.2个百分点。2004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969亿元,同比增长38.28%,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48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65.39%,同比增长35.61%。在这些企业中,集体企业实现利润399亿元,增长31.4%;股份制企业4338亿元,增长3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826亿元,增长28.9%;私营企业918亿元,增长42.5%。2004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8.14万亿元,所占比重为61.51%,同比增长37.1%。

  3.民营经济投资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但占全社会比重仍然较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7%,2004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9.9%,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7.4%。民营经济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61%,2004年1-9月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4%,其中内资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3%。

  4.民营经济企业纳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国家财力增加的重要力量。广义民营经济缴纳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比重2003年为66.5%。2004年1-9月份为71.1%,其中集体企业为3.61%、股份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合计为31.27%、私营企业为7.46%、个体经营为4.46%,涉外企业为20.98%。全社会税收收入的增长率2003年为20.4%,2004年1-9月为26.2%;国有经济缴纳的税收增长率2003年为9.9%,2004年1-9月为14.8%;民营经济缴纳的税收增长率2003年为20.6%,2004年1-9月增长率为31.1%,高于全社会近5个百分点。

  5.民营经济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生力军。广义民营经济出口占全社会出口的比重2003年1-9月为67.3%,2004年1-9月为73.6%;2003年全社会出口的增长率为34.6%,2004年1-9月为35.3%,广义民营经济出口增长率2003年1-9月为45.3%,2004年1-9月为48%,高于全社会12.7个百分点。

  三、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民营经济虽然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

  1、市场准入受到限制。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经济还有不少限制。中国在某些行业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民营经济进入,可是“明宽暗管”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一些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融资、用地、收费等方面,民营经济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2、融资方面还不便利。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调查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在近年通过国有银行和信用社系统融资的比例,始终没有高于它们得到的资金的20%。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证明,民营企业的投资贷款根本没有,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中的99%都给了国企。当然这一数字或许有一定的水份,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弱势地位却是普遍认可的。另外,由于股市融资存在“所有制”歧视,国家对民营企业严格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这个渠道融资。

  3.税费负担还有些不尽合理。据测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税赋负担率总体上比内资企业约低5个百分点。在一些领域,外资企业可以获得免税、减税和缓税等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则无权享受。

  4、权益保障不够,立法不够完善。中国内地对公民的投资性资产没有法律明文保护,《刑法》中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条款也显不足,法律上对公民投资性资产的保护很模糊,促使私营企业主把资产转向境外,导致资本外逃,不利于经济发展。

  5、民营经济内部体制不完善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十分值得关注,如:家庭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的封闭性;缺乏人才;管理基础差;经营目标短期化;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不完善;一些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薄弱,在利益驱动下违法违规;粗放式经营,规模偏小等。

  四、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为解决以上问题,作者认为国家、社会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修改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出台更多的支持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和投资的法律和政策。据悉,《民法》草案目前已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将明文规定:“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国家保护私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这些法律、财产制度将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

  2、指订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可以试开放民间金融的市场准入,鼓励民营金融机构的产生。这些民营金融机构主要向当地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为解决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可适当提高商业银行利率浮动权。此外,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相互参股,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提高民营企业素质,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民营企业要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公司制改造、资产重组等形式积极推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统计、审计部门要指导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帐簿和财务与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第一,民营经济已经由一个数量扩张型的发展转到了数量和质量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民营经济数量还在发展,现在办一个公司只需要 3 万块钱人民币,但是民营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质

  量提高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往重化工、机械制造、资本密集化方面发展。

  第二,中国的民营经济过去靠政策推动,现在已经转向了制度保障的阶段。我们说民营经济

  现在已经到了靠政策推动转变为靠体制保障、制度保障阶段。应该说,在 36 条之前,民营经济

  还在体制外靠政策推动,并没有走进体制内。只有中央政府落实党的政策,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出

  台这一系列文件才进入经济体制的内部。因此,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市场准入、金融、法律法规等

  等,已经有一整套的制度保障来保证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三,民营企业家或者是非公人士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民营企业没有政治地

  位,现在宪法和中央文件明确规定我们都是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内部也有一个说法,就是我们

  这批人士和建国以后那些工商业者有了明显的政治上的不同。我们说民营经济这三个重要的变化

  应该是判断整个民营经济今后走向的一个趋势。从总体上来说,民营经济到了一个发展环境相当

  好的时期。

  当然民营经济发展也有忧的一方面,就是说民营经济也有很多担心的方面。民营经济整体是

  一个粗放型的,竞争力不足,发展也非常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担心的,包括我们的社会责任等

  等。

  那么,对于民营企业怎么看?其发展也是有喜有忧。

  第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现在处于一个瓶颈阶段,无论是资金、战略、企业内部的增长方式等

  等,现在都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颈,不管是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遇到的

  高成本,资金短缺。今年的银行贷款比去年高了 0.43,短期贷款余额占全社会的12.43,这个比

  重是非常低的。融资困难,资金的成本非常高。

  第二,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外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国有企业是越来越走向垄断,他们依

  靠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在赚取高额利润,那么国有企业不去占领的领域几乎被外资全面扫荡。凡

  是好的他们现在都在占领,这个趋势不得了,包括比较好的民营企业都是先合资,然后他们再控

  制。所以这种外资企业通过他们的品牌、他们的分销渠道、他们强大的资本,对民营企业是非常

  大的威胁,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市场几乎被外资控制。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市场跟企业的控制权

  不在这个国家手里,这是非常难办的一件事。因此,我们的民营经济从形势上来看非常不乐观。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的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做?

  第一,民营企业要利用好政策。政策也是生产力。民营企业家要会用政策,因为政策比法律

  好用。你如果事事都依据法律,我觉得你这个企业发展肯定要麻烦,因为这个法律是普遍的原则,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违法,违法就麻烦了。

  第二,企业在经营中有好多的政策可以利用,比如说企业资产负债表,你会不会用资产负债

  表的两端?这个两端有若干的政策可利用,比如说融资,过去企业之间、股东、社区之间、公民

  之间的融资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就叫非法融资,但是现在允许 200 个股东,要学会利用股权来进行

  融资。对资产负债无论是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地缘资产、无形资产你都可以做一些

  政策性的调节,我们要学会利用资产负债表的一系列政策。还有在经营企业当中的产业政策,你

  从事某一个行业,国家有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指导你,在产业政策中又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特

  别是中小企业,现在也出台了一些扶植性的政策。特别在国家的部委里,他们说我们对民营企业

  没有歧视,我这里有什么什么钱,但是没有民营企业来找我,我现在还着急钱花不出去。咱们好

  多的民营企业不知道哪一个部门里有政策资金,他有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我们很多的民营

  企业是埋头经营,不注意研究国家的政策,更不会利用政策。

  另外,企业的消亡、破产等等也有一系列的法律政策的空间。《破产法》明年 1 月 1 日开始

  实施,过去的民营企业是不可破产的,只能按照民诉法第 19 条处理。《破产法》一出来,里面有

  一些对破产企业的保护制度,所以我们很多民营企业要学会利用《破产法》保护自己。

  第三,民营企业今后要利用产业集群。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走到今天,我们跟外资企业一个

  最大差别或者明显的差别在哪里?在于我们的销售渠道、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创新、我们的供应

  链等等方面比较缺乏,好多民营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价值链,都是这一块、那一块堆积起来的企

  业。今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走联合的道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为什么要

  这样呢?因为比较成功的民营企业单个成功的很少,很多都是嫁接在一个产业集群里,他们必须

  要形成上下、左右相连的企业群落,要明确在某一个区域里、在某个产业集群里你能够占据什么

  样的位置。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一、 民营经济的概念

  一般认为,民营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定义。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本文的民营经济指狭义的民营经济。

  二、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从被消灭到曲折发展,从“入宪”到地位不断提高,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受排斥到受保护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2年。从1949年解放到1956年,中国几乎彻底消灭了私有企业,只有在穷乡僻壤还存活着9万多的个体户。而1956至1978年间,中国的民营经济完全空白。从1979年到1982年,在农村,随着农村搞联产承包,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在城市,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经济开始出现。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二阶段:从1982年到1992年,私营经济开始出现。1988年中国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当时全国的私营企业已达8万多家。但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处在曲折徘徊的阶段。

  第三阶段:1992年到2000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1997年十五大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次提高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民营经济随着地位的变化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第四阶段:从2000年至今是一个对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讲话中,第一次把民营企业家,定位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特别是十六大通过再次修宪以及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个人财产(私有财产)得到法律保护。

  三、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更是超过了70%。乞至今日,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已全面替代政府为主投资模式。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为吸纳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资料表明,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中约有65%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在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纳税主体,而且,民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其经济增长越快。民营经济已经由所谓的“边缘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民营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新贡献。广义民营经济2003年创造的增加值占GDP65%(其中外资经济约占15%左右),2004年估计在66%左右。2004年1-9月,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比全社会工业增加值高出2.5个百分点,比国有经济高出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2003年1-9月为56.1%,2004年1-9月上升为57.3%,增加1.2个百分点。2004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969亿元,同比增长38.28%,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48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65.39%,同比增长35.61%。在这些企业中,集体企业实现利润399亿元,增长31.4%;股份制企业4338亿元,增长3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826亿元,增长28.9%;私营企业918亿元,增长42.5%。2004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8.14万亿元,所占比重为61.51%,同比增长37.1%。

  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继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广义民营经济即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就业增长率2003年为1.47%,高出全社会0.53百分点;2004年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高出全社会0.5百分点左右,其中私营企业就业量2004年上半年增长9.65%;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将超过600万人。广义民营经济单位就业量(包括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比重2003年为90.8%,2004年将超过91%,其中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2003年为81.9%,2004年将超过82%。

  3、民营经济在投资、纳税、创汇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投资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但占全社会比重仍然较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7%,2004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9.9%,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7.4%。民营经济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61%,2004年1-9月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4%,其中内资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3%;民营经济企业纳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国家财力增加的重要力量。广义民营经济缴纳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比重2003年为66.5%。2004年1-9月份为71.1%,其中集体企业为3.61%、股份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合计为31.27%、私营企业为7.46%、个体经营为4.46%,涉外企业为20.98%。全社会税收收入的增长率2003年为20.4%,2004年1-9月为26.2%;国有经济缴纳的税收增长率2003年为9.9%,2004年1-9月为14.8%;民营经济缴纳的税收增长率2003年为20.6%,2004年1-9月增长率为31.1%,高于全社会近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生力军。广义民营经济出口占全社会出口的比重2003年1-9月为67.3%,2004年1-9月为73.6%;2003年全社会出口的增长率为34.6%,2004年1-9月为35.3%,广义民营经济出口增长率2003年1-9月为45.3%,2004年1-9月为48%,高于全社会12.7个百分点。

  四、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弱点导致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客观条件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行业准入受到限制。虽然政策规定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民营企业的要求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明宽暗管”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一些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融资、用地、收费等方面,民营经济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2、融资方面还不便利。难以从银行借贷资金,也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调查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在近年通过国有银行和信用社系统融资的比例,始终没有高于它们得到的资金的20%。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证明,民营企业的投资贷款根本没有,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中的99%都给了国企。当然这一数字或许有一定的水份,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弱势地位却是普遍认可的。另外,由于股市融资存在“所有制”歧视,国家对民营企业严格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这个渠道融资。

  3.税费负担还有些不尽合理。据测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税赋负担率总体上比内资企业约低5个百分点。在一些领域,外资企业可以获得免税、减税和缓税等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则无权享受。

  4、权益保障不够,立法不够完善。中国内地对公民的投资性资产没有法律明文保护,《刑法》中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条款也显不足,法律上对公民投资性资产的保护很模糊,促使私营企业主把资产转向境外,导致资本外逃,不利于经济发展。

  (2)内部因素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1、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做不大,虽然有个别企业做得非常成功,达到了较大规模,但总体而言,民营企业无论是平均资产规模,还是平均销售收入总额,都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做不大,虽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民营企业自身怕做大,民营企业家怕做大后有风险,这最终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中也暴露了其思想观念落后,但是民营企业家应该从社会的高度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

  2、民营企业缺少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由于种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情大于法,老总一人说了算,用亲人而不太信任能人等不良的企业文化,不良的企业文化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3、民营企业缺乏对企业战略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解决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为达到预定目标所需要的资源搜寻与整合。如果企业没有目标,企业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在充满诱惑而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不断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手中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时,在各种市场诱惑面前往往会迷失方向,什么钱都想赚,盲目扩张,结果在企业核心业务尚未巩固、壮大的情况下,盲目向非核心业务扩张,使企业最终陷入困境。

  4、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民营企业初创时,主要依靠家族的凝聚力同舟共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依靠自身优势使企业迅速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生产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家族制落后的生产方式、家长专断的经营决策、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和粗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人才资源相对比较稀缺。由于人们观念上的误区,也由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还不能为人才提供持续有保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所以人才进入民营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是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于民营企业家本身,如果民营企业家本身不能改变企业是个人私有财产的观念,则很难聚集人才,或者来了也不能长久。现在民营企业家有一种错觉,认为现在人口多,劳力资源多,人才就必然多。其实,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说明人力的数量多;人才多,说明高素质的人力多。不少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相对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民营企业发展至今,依然主要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组织,这样往往造成企业内部产权不明、股份不清,缺乏制度约束,决策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因未脱离初创时的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的后台撑腰,企业产权与外界产权不清。因此,根据这种现状,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企业内部合作协调关系是保障。

  五、如何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

  (一)、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1、提供融资便利,完善融资体系。首先,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组建专门的非国有经济信贷部门,为民营企业借贷提供信息咨询,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其次,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社区银行系统、民营投资基金等,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信贷体系划分不同等级,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确定工作重心,以有效分流国有银行信贷压力,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要。

  2、落实、调整和完善相关财税、价格政策。在落实各级政府给予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民营投资的政策措施。如允许国有资本直接以参股或补偿方式投入以民营投资为主的项目。民营企业在国家鼓励领域的投资,应享受国家与地方制定的有关;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减负”,以降低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对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公益性事业的民营投资,建立收费补偿机制或以补贴的方式为民营投资形成稳定的收入预期。对于特殊行业或项目,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税收待遇,解除不合理的税费负担,避免双重征税;同时要规范各种收费行为,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

  3、进行政策引导,提供产业发展信息。对不同发展区域和产业,给予差别政策待遇以及鼓励措施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实施指导性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投向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为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应建立权威的投资信息网络和经常性的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做到信息更大范围的共享。尽快建立规范的信息引导机制,设立权威性的为民营企业投资服务的信息中心等,专门从事民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新产品以及社会公共协调等配套服务,以确保民间投资者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和项目。例如,可以为民间投资建立项目库,定期向全社会发布项目信息。

  4、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对民营投资实施引导、监管和规制,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建立民营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降低民营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以激励民间资金的进入。对所有企业应一视同仁,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就要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给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使民营经济可以与其他企业平等地进入各个生产领域,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地获得市场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权利。还要加强对民营投资使用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土地资源进入市场配置的比例,让更多的民营投资者获得土地使用权;另一方面,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公平、公正地对待民营企业用地审批费等问题。此外,应鼓励土地资源匮乏地区的民营企业到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投资。

  5、完善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私有企业财产。宪法已将私有财产纳入保护范围,“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宪法确认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提供了为进一步保护私有财产进行立法的基础,但是对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的程度和范围尚未作出清晰界定,因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尽早完善具体法律和程序,促进民营企业更快发展。

  (二)民营企业如何解决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1、创新观念、更新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企业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众所周知,企业家要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创新精神,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民营企业是很难发展的,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又正是创新的动因。但是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养。这其中,民营企业家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使观念创新具备必要的基础和前提。二要敢闯敢冒险敢试,从企业不协调因素中发掘出新的东西。三要不怕冒险的压力。总起来说民营企业家一定冲破“ 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等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富而思进的新观念,增强干大事、创大业、做大贡献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民营企业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以及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建设等五项基本内容,同时,要建立规范的会计账簿与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与监督机制。

  2、民营企业发展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规划。战略问题,其实是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对战略存在的一些误解,认为战略可有可无或者战略规划有点虚,其实经营战略,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战略企业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日本丰田汽车十多年前由于低估了中国小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错失了与中国最初的合作机会,结果让德国大众和日本本田占尽了先机。但不愧为世界级品牌企业,丰田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之后,立即调整了它在中国的扩张战略,不露声色地在中国开始了它的战略布局:以天津为中心,在全国接连建立了5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这些零配件生产厂生产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就能组装成一辆完整的丰田轿车!十年磨一剑,1999年春天,丰田公司才正式向国家商务部申请在中国本土生产丰田花冠系列的国产轿车,因为除了核心部件外,丰田可以在中国本土生产任何款式的丰田轿车,国产化率之高远远超越大众的桑塔纳和广州本田,而其价格可以降低至同类产品的60%以下,遂引起大众和本田等外资汽车公司的联名抵制。但当时的国家外经贸部,难以找到可以驳倒丰田的法律依据,这是丰田的战略性胜利,也是企业史上又一个典型的战略制胜案例。

  企业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灵魂,完整的战略体系是由公司远景(希望未来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使命(企业的客户是谁?将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战略(企业对未来经营的选择:选择成为什么类型的公司,占领什么样的市场位置?简单点也就是,你要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或者坚决不做什么?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要做出一种选择决策)、目标体系(将战略转换为明确具体的可衡量的业绩目标,它包括长期和短期的业绩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体系)、实施的方案和策略(为实现目标体系而制定的具有长期性和连贯性的行动纲领)、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持续经营的信条、载体,企业伦理道德的底线)等六大项基本内容组成。

  制定战略是一个公司经营最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受人才和行业调查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所以最好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咨询公司来完成,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脑公司完全撇除个人情感因素,以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态度,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目前的行业地位,协助企业制定清晰而便于执行的战略规划。全球500强企业几乎每家企业的背后都有两到三家咨询公司为其提供战略决策,而我们很多民营企业,直到今天还有舍不得花这样一笔钱来聘请外脑咨询公司,这种巨大落差的观念,真是很令我们感慨。战略一经制定,就必须整合公司的资源,围绕着战略目标开展工作,譬如根据战略调整组织结构,规划业务流程,反映到具体的业务和职能部门如财务,就要围绕着战略目标,充分合理地管理好公司的现金流。而且公司层战略一旦制定,就要把战略任务分解下去,形成事业层战略,这样层层下去,一直到执行层。但我们在对众多民营企业进行咨询时,我们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其实是有战略的,但是这个所谓的战略只有老板和少数几个领导在办公室里制定的,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基层员工更是认为战略是领导们的事,所以即便制定了战略,也是无法有效执行的。

  3、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要思考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许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成为突出问题时才进行人才招牌,员工培训等。缺乏开发人才,培训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企业战略的实施。其次要聘请专门知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某些企业虽然将“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但本质上部门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招人、用人、选人等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职能部门并没有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工作。在人员配备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的人员,很多老板的想法是把不能干其他工作的人安排去管人事,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普遍偏低,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再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一方面,部门和个人明确的岗位职责定义;另一方面,绩效评估要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家要以身作责保证,以制度管人,让员工具有持续进行绩效改善的动力和能力。.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方式,大多数民营企业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一些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以高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并没有真正以“人”为本,给员工晋升,培训,荣誉等精神上的激励缺乏。单一的激励手段并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造成空降兵不能有效溶入团队中。最后要有健全的培训机制,一方面,老板必须具有对员工的培训意识,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必须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出什么时候培训、培训什么、培训什么样的人的规划。

  4、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在组织结构上从非管理分工简单型组织向管理分工合作现代型组织转变;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克服“一人兴一人衰”和一股独大的弊端,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广招人才、善用人才、长留人才;在管理控制上,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有稳定的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在经营理念上,实现以管家为主向管理企业服务社会为主,以自我利益为主向兼顾自我利益和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及时转化。

  经营决策层,核心团队的组织及运作的建立完善。该项内容须明细经营决策层人员的分工及担当的责任。参照第强化组织分工内容分解陈述各自系统的进行情况。由最高决策人核定企业未来经营目标及实施决议。执行经营项目周期性述职→集中讨论评定→拟定兼管→责任人的目标分解→决策人核定→执行分解目标→下周期会议反馈。

  各系统核心团队的组成及运作:该项内容须解决各分管系统主管对企业经营决策目标转化为管理执行目标的实施。加强对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控制和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理解并贯彻执行。运作执行:系统执行分解目标(来自于经营决策)→宣贯→会议讨论分解各主管人员管理目标→执行追踪和考核。

  高层的管理思维统筹和步骤统一,此项内容重点须解决企业高层管理观念,管理细化要求和管理方法的统筹。高层因来自不同企业背景,接受不同的管理模式且不断更新变化的管理思维,导致各自观点的不同,从而形成处事方法、步调的要求均有不同,致使各项指令的下达到执行结案,让中基层无以适从。最终均以民企老板授意为工作方向方法,此项执行过程,须加以完善、统筹。确保各项指令上传下达一致性。避免各自为战或暗箱操作,建议召开管理人员会议并达成步骤的统一。

  中层的“海尔式日志”管理 企业各项管理任务的执行完全来自于中基层。中层分派的工作任务,种基层执行者的进度、效果、力度等是确保执行力的关键,但企业目前管理断层往往是执行者与指派执行者之间的工作衔接。基本上来看民营企业中层和中基层的日常管理方法是不够的,再加上高层时而的越级指挥,各项工作均达不到预期的60%的效果。故建议参照海尔早期的“工作日志”方式。明确管理执行者①固定的工作内容②异常反馈和上级临时指派的工作。要求日清日报,以达到日高的效果。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https://m.hy-hk.com/450657.html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由对诉求和意见进行登记下一篇: 宣传稿 班组建设宣传稿件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