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工作总结>>技术工作总结>>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

2020-06-20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需要从“技术思维先进,加强技术设计的指导”、“突出技术操作,以实践探究贯穿始终”、“注重技术意识,突出生活化和实用性”三个方面实施技术思维、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三大要素,以凸显劳动与技术课的本色,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劳技学科核心素养,供大家参考选择。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需要从“技术思维先进,加强技术设计的指导”、“突出技术操作,以实践探究贯穿始终”、“注重技术意识,突出生活化和实用性”三个方面实施技术思维、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三大要素,以凸显劳动与技术课的本色,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技术素养 技术意识 技术思维 技术操作

  教育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操作性、设计性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技术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技术要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在教学中增加技术含量,加强技能的实践操作训练,以便逐步形成学生技术培养的内在序列和梯度结构。而技术思维、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是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技术素养的三个重要要素,构成了技术素质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三

  大要素,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思维先进,加强技术设计的指导

  技术世界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尤其在当代,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

  设计的关键在于构思,构思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设计分析与恰当的构思方法运用。技术思维是指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思考,是技术设计的先导。所有材料工具的选择和改进、作品的设计和制图、以及作品的调试和评价等都是通过设计和创新制作来实现人们的期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而设计是技术的灵魂,通过设计,可以把技术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使技术成果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例如,小学劳技八册《花篮》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花篮,通过把一个范例花篮变三变:“花篮――纸――花篮”,把静态的花篮进行动态处理,教学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认识花篮的各个部位,以及花篮的基本制作要领,突破了技术操作的难点。每一步“变”的过程,实则就是教师对学生技术设计的具体指导,这样便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与技术”的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依样画葫芦”的技术学习,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接着,老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从示范作品蕴含的设计新内涵引导学生从花篮的镂空图案,从花篮的提手变形,以及篮身的形状方面去思考如何变化设计,突出创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就可创造出个性化的花篮设计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技术思维引先,在“变”

  中寓趣味性、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充分突出了技术设计的指导。

  二、突出技术操作,以实践探究贯穿始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技能都是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练习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形成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在内的基础能力。因此,在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要增加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基本技能的自主操作和技术探索,这样才能凸显出劳技课的技术本色,才能避免语文老师上的劳技课象语文课,美术老师上的劳技课象美术课,科学老师上的劳技课像科学课的现象。

  例如,在《回力车》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和他一起玩两个一模一样的回力车,结果发现老师的车子会回来,而自己的车子却不会回来。难道是老师的手有魔力吗?刹那间,种种猜测充盈着学生的脑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于是,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这两个一模一样的车子,结果发现老师的车子里有东西,而学生的车子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学生自然迫不及待地想探个究竟――原来里面装有一根橡皮筋和一个螺帽。明确相应作用后,再让学生每人动手尝试制作一辆回力车。至此,老师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边制作边调试,比一比谁的车子的回程最长?探究回力车为什么会回来?最后,发现原来就是回力的作用。那么,回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还可以实验向学生证明回力产生的原因。对于每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没有一句强硬的说教,总以技术探究贯穿教学始终,劳技教学的学科性得以充分体现,这样的课就充满着“劳技味”。课末,教师还可演示升降棒,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升降棒升降的原理,讨论还有其它哪些地方存在着回力,留更大的悬念给学生作课后继续探究。这样的课堂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在不断的探索中启迪了学生们的智慧。

  再如,《小风车》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风叶的转动和支架的稳定。课堂上,应该强调怎样使风车转起来的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探究风叶转动的原理,让学生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制作出会转动的小风车。而我们教师的课堂设计往往强调在风车的美化上、风叶的外形上,对风叶转动的原理,没有充分重视,最后,学生所制作出来的风车也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风车。这样的课,总感觉“技术”的含量不够,没有凸显出劳技课的技术本色。

  三、注重技术意识,突出生活化和实用性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如在制作花篮时,我们会因对象、空间、时间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款式和不同的颜色等。比如,送给小朋友和送给老年人的花篮应有所不同;送给男性和女性的花篮也有所不同;摆放的地方不同,空间的大小不同,所做的花篮也应该不同;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场合,所做的花篮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我们明白了劳动的目的,才会制作出合适的作品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就是劳动目的“生活化”。在劳技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意识的培养,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我所制作出的作品有什么用?作用的对象是谁?

  当然,不仅劳动的目的需体现生活化,劳动的内容更需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生活来”。立足于一线教学的我们,有责任树立“学中用”、“用中学”的技术意识,不断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劳技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2]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顾建军.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热词之一,是确保新课程改革不走样的“DNA”。最近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把培养“勇于探究”的素养纳于其中。探究素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石;是学生必备的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于赏玩中探究,激发探究的内驱力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先赏玩后制作,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赏玩帮助学生走近作品,观察欣赏,玩中得乐,引发探究欲望,激发探究的主观能动性;赏玩还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观察思考,研究讨论,让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如先给学生表演心锁环的解环套环“魔术”,接着让学生赏玩探究、尝试表演。在制作教学前加入这一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探究兴趣浓厚。

  教育家泰勒认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而于赏玩中探究,学生既自主探究了心锁环的部件、材料、形状、构造等,又探究了其“魔术”的原理,还唤醒了强烈的制作兴趣,真正激发了研究的内驱力,学习已然真正发生。

  二、于拆解中探究,授予探究的金锁匙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从这句话看出,教学不是给予知识,而是应该教给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基于此,教师给学生一把自主探究的“金锁匙”――拆解。让学生手脑并用去拆解作品“奔跑的小鹿”,去探究作品制作的方法和步骤等。通过拆解探究,学生不仅对小鹿的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构想,还发现了小鹿的头部是用打结的方法做成的,颈部采用了三股编织法,身体采用了五股编织法,四肢和尾巴是编织时留下的纸条剪成的。在拆解探究中,学生带着任务,仔细分析研究,做出判断,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拆解探究中,学生探究兴趣被激发,探究方法被强化,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因此,于拆解中探究,发扬了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构建乐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活动主角。学生探究素养由此进一步提升,人格进一步完善。

  三、于疑难处探究,催生探究的引发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疑”是催生探究的引发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产生探究冲动。

  学生在手工制作中,总会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扬学习主动性,大胆探究,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编织小鹿时,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编织不紧密,有的学生发现做的不像小鹿,像长颈鹿,像狗。笔者将这些作品投影,让学生观察思考,展开研讨,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一番探究后,大家共同探究,得出折边四次形成的脖子刚刚好。就这样,我利用学生的“疑”,作为探究的引发点,鼓励大家深入思考,不断探究,以此提升探究的勇气和能力,使学生逐渐达到疑难能自决、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成为一个会自主探究之人。

  四、于拓展中探究,启迪思维的再创新

  华罗庚曾说:“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探究方法,把这种方法渗透在劳技课教学中,教学时要求化繁为简,看透实质;教学后强调由简到繁,创新提升。

  这种于拓展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再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又提升了创新能力。例如,拓展“奔跑的小鹿”:探究“回头”鹿的编织方法,欣赏民间高手的编织作品;探究其创意之处,并要求学生编织有创意的编织品;于下节课上交流与互赠,以此鼓励学生在不断探究中迸发智慧的火花,孕育创新的灵感。学生在课后积极探究,做出了诸如创意编织杯垫、编织书签、编织发夹、编织蜻蜓钥匙扣等。只要探究不止步,创意就会无极限。

  教师应顺应时代之召唤,时刻关注探究之核心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享受探究的奇妙历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探究之花常开不败。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

  为进一步推动太仓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开展,提高老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2018年11月9日,小学劳动与技术优质课评比暨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在在城四小举行。教师发展中心劳技教研员高雯雯老师与全市劳技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活动。

  上午的优质课评比共有四位老师参加比。每位教师精心备课,认真选取活动主题,准备活动材料,设计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将劳技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港城小学吴晓兰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纸折花卉》,生动有趣的折纸制作,使课堂充满生机。 小学陶妍玲老师的《绚丽衍纸花》用衍纸卷、捏、粘,做出不同形态的鱼,引人入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南郊小学何敏华老师的《中国结》编结条理清晰、口诀记忆效果佳,层次鲜明的引导学生掌握编结技巧。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杜玲玲带来的《纸藤杯垫》,详细地介绍着压花边的技巧,孩子们对这种古老又新鲜的小制作十分感兴趣,一个个精巧的小篮筐跃然眼前。此次评比,展现了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同时也展示了各校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下午是市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城四小陶亚红老师和双凤小学姚雁珏老师同时开课执教《自制收纳盒》和《纸艺玫瑰》。陶亚红老师执教的《自制收纳盒》一课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姚雁珏老师执教的《纸艺玫瑰》选题新颖,视角独特,课堂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思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新课程理念。随后,杜玲玲、陶亚红、姚雁珏三位学科带头人分别进行了《小学劳技课堂中范作的使用》、《取舍有道 深耕成效——谈小学劳技教学中技术点的定位与落实》、《不一样的劳技课堂教学模式》的讲座,讲座关注课堂教学行为与质量,使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提炼,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提高教师的劳技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

https://m.hy-hk.com/450733.html

《劳技学科核心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公路养护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 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的工作总结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