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演讲稿>>大学生演讲稿>>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3篇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3篇

2021-05-17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1篇

  【摘要】随着当前戏曲艺术文化相关活动的不断开展,全国各个高校也在对大学生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戏曲艺术逐渐走入大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加深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并且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产生认同感。但是,戏曲艺术在走入高校的时候,其中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在当前综合类高校学生精神需求明确的基础上,实施更加准确有效的综合类高校大学生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方案,使得传统戏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大学生;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方案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对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中提出加强对戏曲的保护以及传承的相关方式,促使戏曲的生产条件在之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改善,不断对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以完善。对于传统戏曲文化弘扬而言,国家提供了好的前景。在当前大学校园中宣传戏曲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得戏曲文化发展得到比较多的人才支持,各个地区的戏曲是在特定的区域以及人群中形成和发展而得到的。其中,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和具有地方性特点的剧种,吕剧也属于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中的一种,吕剧具有淳朴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这也是我校成为传统文化宣传比较有利的条件。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戏曲教育,其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对戏曲文化进行宣传,促使大学生能够对戏曲文化有所了解,在对戏曲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对戏曲加以学习[1]。

  一、戏曲艺术在综合类高校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传统戏曲艺术属于当前我国文学中的主要内容,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是由文学和音乐及美术等综合发展之后而得到的,其本身属于历史较为悠久以及具有独特性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戏曲艺术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精髓,其中也包含着较独特的戏剧观念,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范围内也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戏曲在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其本身的艺术风格和体系都在不断完善,戏曲剧种也具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戏曲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戏曲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戏曲艺术进入高校学生课堂中,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教学内容丰富和发展的基础[2]。

  (二)增强文化和艺术修养的有效路径

  戏曲文化本身包含着审美和教育以及娱乐等社会功能,传统的戏曲文化是当前戏曲德育和美育功能的重要体现。中华戏曲中主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典故,能够使得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戏曲中具有比较生动的体现,这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有共同之处。多数戏曲唱段和中华传统美德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相关的历史典故也存在着教化的功能。其次,戏曲的舞台本身也是艺术综合体的体现,其中程式化的动作和腐蚀等方面都是在对生活细致观察之后而得到的,在相关提炼的基础上,逐渐高于生活,在戏曲演员的演绎中,促使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态能够更加协调,使得其艺术感染力更加丰富。戏曲艺术在文化与艺术修养培育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表现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落实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传统戏曲文化能够成为学生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3]。

  (三)促进戏曲艺术创新的高效平台

  根据教育部的名单,高校始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有效接收和传递最前沿的讯息,在这一基础上,积极进行较深厚的文化交流使传统戏曲文化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在当前戏曲艺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中,传统戏曲文化也逐渐进入到学生们的视野中,成为校园文化转化为其他相关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互相融合的基础上,也会促使戏曲文化得到创新和发展,使得戏曲更加具有生气以及互活力,促使专家学者们能够深入研究戏曲新样态,促进戏曲艺术得到发展和广泛传播。

  二、综合类高校大学生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策略

  (一)对家乡地方剧种探究和戏曲建立联系

  我国各地的戏曲是在当地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而发展得到的,本身就具有比较深厚的地方特色,各个地区的戏曲往往是在借助地方方言和地方历史等而发展起来的,当地的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比较多的是家乡的戏曲,例如山东地区的学生多数会唱吕剧,当地的大学生在填写自己熟悉或了解的戏曲剧种的时候,多数是写吕剧。高校学生对自身家乡的戏曲艺术具备认知基础,也会促使学生产生相关的地域自豪感。但是,在纷繁流行文化的冲击上,多数学生在接收到比较多的新的文化知识内容的时候,会出现和自身家乡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的现象,容易失去和家乡文化相连接的纽带,对传统文化也会更加陌生。戏曲也许会成为高校学生主动探究家乡戏曲艺术的突破口[4]。高校学生如果将自己家乡的戏曲剧种作为研究基础,能够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得以增强,探究戏曲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从家乡戏剧出发对戏曲艺术的研究,能够促使其研究更加深入,并且在具体教学的时候,能够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二)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在戏曲文化传统的时候,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引导高校大学生能够将身边日常发生或重要的事情改变成吕剧,在促使学生实施第二次创作的时候,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戏曲成为当前流行的重要元素,“移步不换形”是当前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式,“移步”主要是指创新和发展,“不换形”是尊重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戏曲剧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这一方式。也是当前推动戏曲创新要牢记的准则,戏曲艺术在创新和发展的时候,需要和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综合在一起,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基础上,促使大学生戏曲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得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当今这个社交媒体发达的阶段中,年轻人们始终在新媒体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其在不同领域中也会形成自身的社交圈,高校学生之间也不会再局限于知识内容的学习,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面向更加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在校大学生之间往往不会出现代沟及认知差距等情况,在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也会比较频繁,信息内容在传递的时候,比较迅速和有效,这些学生之间的沟通内容也相对比较广泛,在相关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选择沟通的对象为同龄人[5]。戏曲艺术在对年轻人们的兴趣捕捉的时候,逐渐成为当前人际传播以及大众传播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流行音乐的传播不断广泛的基础上,戏曲艺术也不断积淀,深入到民族血脉的文化内涵中,只要能够使用比较新的路径引发大家的共鸣,传统戏曲文化就能够逐渐成为经典,并且得以再次流行和发展,戏曲艺术将综合类高校作为重要的基地,实施教学内容及模式和路径等方面的创新,使青年人全面投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过程中,使得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大流行和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得以实现[6]。

  (三)着重德育和美育——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当前综合类高校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课程教学中增设“魅力戏曲”课堂,能够促使对传统戏曲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并且将教育和欣赏等方面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对戏曲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促使传统戏曲文化能够走入到高校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使得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的推广力度不断提升,这也是引导学生对戏曲艺术加以认识的重要前提[7]。完善教学体系,有效进行传统戏曲艺术的课程的设置,使艺术教育的师资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各个专家学者在进行戏曲艺术专项讲座举办的基础上开展高品质的戏曲展演等,这些内容是实践模式中的基础模式,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相对比艺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德育和美育,营造更加浓郁氛围,使得学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升华。根据相关研究,我校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组织“魅力戏曲”融入校园实践演出活动,使得参与到戏曲课堂以及剧社中学习成果比较好的学生加以表演展示,对创作过的戏曲进行创作,并且有效展示出来。

  三、结语

  戏曲进入校园,学生能够在接触戏曲的基础上,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音乐素养,促使学生的创作灵感得到充分激发,有效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潘驰群.试析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36-38.

  [2]苏振华.基于湖南普通高校地方传统戏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大众文艺,2016(24):227-228.

  [3]王汉民.传统戏曲进高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福建艺术,2015(6):31-33.

  [4]邹琳.戏曲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7(36):57-59,64.

  [5]吴楠.戏曲教学纳入高校选修课的价值及意义[J].才智,2017(15):47.

  [6]张垚,许文静,陈华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教育的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8(4):175,177.

  [7]甘洁.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以豫南本土音乐罗卷戏为例[J].音乐创作,2018(2):134-136.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2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然而来自国内外的恶俗文化垃圾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当代大学生既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学会接受新的东西,又要发扬本民族本国家优秀的文化传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

  谈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必名在其列。她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已经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她是最具中国特色和中国做派的,最为中华民族儿女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戏曲艺术走进校园,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她的特点是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她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众多艺术形式聚合在一起,在共性中体现个性。中国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其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其独特的艺术光辉。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

  (一)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她融汇了各个艺术门类,比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还表现在她精湛的表演艺术上。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综合性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这四种表演技法相互衔接,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节奏感。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所以说,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四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其次是在演员对某些具体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比如开门关窗,行船跑马,穿针引线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征。这是一种美的创造,她极大地解放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这种程式性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而且被重复使用。比如戏曲表演中的上马、登船、爬楼等,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程式。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二、戏曲艺术在江苏大学的现状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用优秀的戏曲艺术来熏陶当代大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周锐同学曾代表江苏大学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凭一出《甘露寺》荣获全国青年组一等奖。2013年起,江苏大学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戏曲鉴赏》,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中华才艺》、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都引入了戏曲教学,其中文法学院的“品位国粹传承文脉”戏曲赏析活动作为优秀案例,收入2012年《江苏大学基层团支部活力创意汇》一书。江大附属小学也和大学生举办过以戏曲体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4月,为推动国粹艺术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艺术团兰韵戏曲社正式成立。“兰韵”得名于百戏之祖昆曲的象征“幽兰”,戏曲社以“唱响青春,传承国粹”为宗旨,目前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为主要剧种。作为《戏曲鉴赏》课的第二课堂,兰韵戏曲社自成立一年多来,积极参与学校的重要活动:参加了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团来访、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接待演出、亚洲杰出青年论坛中国文化体验等活动。策划了“醉美端阳戏话白蛇”端午国粹展演、“情暖金秋文艺惠民――大学生艺术团送戏进社区”、“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之旅――京剧魅力”等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4月,学校举办了首场师生戏曲专场晚会。以上演出被中新社、新华日报、新民晚报(美国版)、七彩戏剧频道、江苏城市频道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戏曲社还与省内兄弟高校的戏曲社团也保持了密切联系,并在新浪开通了官方微博。

  兰韵戏曲社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缺乏专业演员指导,招新时许多同学的不感兴趣,由于专业分散,集体排练时人员不易集中等问题。因此,在传播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戏曲社仍然任重道远。

  三、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传统文化的普及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也是在文化领域践行中国梦,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在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此外,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一――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四人步调一致,相互配合,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这是“空间”的虚拟。另一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三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一般,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三)增进大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

  青年学生不喜欢戏曲的首要原因,就是感觉其唱腔拖拉,唱词艰涩。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已经没有耐心静下来欣赏一场戏曲演出。如果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那么就会发现,戏曲里面也有优美的唱词和动听的旋律。

  在京剧《野猪林?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底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诛尽奸贼庙堂宽,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泉……”

  这段唱词表达的是林冲惨遭发配时的忧愤之情,具有很高的文学性,里面有对仗句,有排比句,有萧瑟凄凉的环境描写,有愁苦烦闷的思亲之情。这些优美的唱词不仅对演员的表演起着衬托作用,而且对大学生文学内涵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此外,戏曲当中也有很多动听的曲牌和特有的唱腔,在当下这种文本阅读严重弱化的互联网时代,它们在带给观众听觉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陶冶观众的性情。

  (四)宣扬传统美德,教化观众

  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数以千计,里面也包含了数不清的优秀传统美德。

  有的剧目教人为善。比如京剧《赵氏孤儿》,里面有心狠手辣的奸臣屠岸贾,也有心地善良、舍子取义的程婴和公孙杵臼,两厢对比,在讲述一段历史的同时,也宣扬了与人为善的主旨。

  有的剧目教人为忠。比如杨家将的故事,京剧、越剧、扬剧等多数剧种都有剧目体现,《四郎探母》、《百岁挂帅》、《穆桂英挂帅》等均是常演剧目。杨家三代人前赴后继忠心报国的英雄事迹和优良家风感人至深,这种爱国精神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教育着千千万万的国人。

  有的剧目教人为孝。京剧《清风亭》最具代表性:义子发达后抛弃养父养母,惊怒天庭,最终雷劈逆子。虽然有因果色彩,却朴素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恪守孝道的观念,观众也从台上的故事中,能寻找到感情的共鸣,这便是戏曲高台教化的功能。

  戏曲中所宣扬的优秀传统美德远远不止这些。这些传统美德教人为善、为忠、为孝、为义,并没有过时,恰好是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值得青年学生去继承和发扬。

  四、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方法、途径

  2013年6月3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江苏大学时,他提议学校可成立国学、音乐、戏曲、书法等社团,在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养成学生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戏曲艺术进校园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学校和青年学生应当本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努力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

  (一)努力推进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开设戏曲教学,使戏曲进入大学校园,让大学生关注戏曲,体验戏曲,从而使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是加速戏曲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戏曲鉴赏》开设至今,有300多名学生先后选修。学生选课数量相对于全校几万名学生而言仍然不够。据《戏曲鉴赏》选修课主讲老师介绍,我校《戏曲鉴赏》课每周只有一次课共三个课时,一学期也只有短短十周左右上课时间。综合分析看,安排如此少的课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校了解戏曲、懂得戏曲、研究戏曲的老师不是很多。其次,工科学生喜爱戏曲的也很少,多数理工类学院的学生更喜欢的是街舞等现代元素。

  针对我校戏曲选修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推动戏曲走进校园,首先要对学校的戏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一来可以增加戏曲教师的数量,二来对戏曲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同时,戏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以“以演代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穿上戏曲服装体验戏曲,这样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帮助。另外,主动选修戏曲课的同学,在平时也需要向周围的朋友多多宣传戏曲,这样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知道戏曲,了解戏曲,最终喜爱戏曲,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开展学生戏曲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创设的组织,是吸引共同爱好者的乐园。实践证明,通过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校园戏曲活动是一个极好的路子。兰韵戏曲社是我校《戏曲鉴赏》课的第二课堂。今年4月,同学们将热播的电视剧《甄?传》搬上了舞台,在专业演员指导下,排演了越剧《甄??君臣游园》选段,受到了师生的热烈关注。

  然而,这些大都是以演员演、观众看为主,笔者认为,戏曲社还可以在平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戏曲艺术活动,比如“戏曲知识竞赛”、“京剧脸谱绘画大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热爱戏曲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同时,海外留学生也是学校一个特殊群体,戏曲社也可以将他们作为宣传中国戏曲的重要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戏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戏曲在校园里的知名度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三)戏曲院团也应主动走进校园

  戏曲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不仅需要青年学生的努力,校外的戏曲演员、戏曲剧团同样应该加入到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队伍中来,利用便利条件与高校展开合作。

  学校可以请一些戏曲名人来校做讲座或演出。六年来,学校曾邀请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王斌、原上海京剧院院长黎中城、原央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等名家来校讲座。苏州评弹团两次来江大进行精品折子戏演出。今年5月5日,梅花奖得主、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徐秀芳在南京师范大学为学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苏州大学每学期都会邀请京、昆、越、扬、锡剧等剧种的著名演员来校进行授课表演,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看戏热情。

  这是一个微博、微信广泛覆盖的时代,高校、院团有官方微博,师生、演员都可以有私人微博。突破地域限制,利用先进通讯技术来传播国粹不失为一条新路。上海静安越剧团与江苏大学的合作正是从微博沟通开始的。今年4月,江苏大学师生戏曲晚会得到了静安越剧团的大力支持,正是戏曲院团与高校共同为传承民族文化而进行的良好合作。该团团长助理、优秀青年演员吴悦全程担任了晚会策划和艺术指导,并代表该团向我校赠送了花篮。他指导我校戏曲社的越剧《十八相送》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荣获二等奖。

  如今,戏曲观众群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因此,戏曲艺术的传承首先要争取年轻观众,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焕发生机与活力。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正兴之时,各戏曲剧团也应以此为契机,到高校进行专场演出,以此拉近戏曲与学生的距离,打消学生对于戏曲的某些简单的误解和偏见。

  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历史和现实表明,要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推动其走进校园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学生既要认识到戏曲艺术进校园的现实意义,也要努力扩大其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如果戏曲艺术有了青年学生这样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那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瑰宝必然会走出日趋衰落的危机。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3篇

  【摘要】戏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所有人的力量,大学生是有为一代,肩负着戏剧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任。本文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大学生为中心,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戏剧;保护与传承;大学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近日,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展开对戏剧的调查研究。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强调要加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同时,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戏剧的保护与传承。戏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所有人的力量,大学生是有为一代,肩负着戏剧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任。如何让大学生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戏剧,是当今亟需思考的问题,下面仅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大学生为例,提出一些思考。

  以生源地为背景,激发大学生对戏剧的热爱,加强对戏剧的保护与传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分布广。他们来自四川、吉林、广西、安徽、湖南、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山西、湖北、上海、北京、辽宁、福建、重庆、宁夏、甘肃、黑龙江、广东陕西、天津等等多个地方。大学生的家乡都有丰富的戏剧品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知道的地方戏剧种有几十余种,其中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花鼓戏、秦腔、沪剧、锡剧、扬剧、淮剧、川剧、吕剧、赣剧、二人转、河北梆子、晋剧、傩戏、花灯戏、汉剧、粤剧、楚剧、苏剧、花鼓戏、上党梆子、闽剧、滩簧、徐州梆子等。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戏据略知一二,其中家乡戏就是他们早已耳闻的,抓住这个点,逐渐引导大学生对戏剧的热爱,远比空洞说教的戏剧理论有吸引力。

  以大学生戏剧节目为平台,激发大学生对戏剧的热爱,加强对戏剧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展现大学生戏剧才能的平台越来越多,诸如中国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等等。通过此平台选拔出的优秀戏剧人才、戏剧作品对保护戏剧、传承戏剧有着助推的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剧目亮相,比如,“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奖剧目《常规与例外》,此剧改编自德国最具震撼力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个商人企图霸占石油并虐待替他带路的向导,并杀死了一路上为他载重并好心给他水喝的苦力。而当苦力的妻子和商人对簿法庭时,法庭的判决却是商人无罪,并冠冕堂皇的拒绝苦力家属上诉的故事。再比如,“2014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奖剧本《江城子-董生中举》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原创话剧,用历史人物的境遇,来展现当代的社会问题。该剧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富于创意的主题进行艺术构思和演绎,通过剧中男女角色的移魂换形、贫富境遇的悲欢逆转、人性欲望的矛盾争缠,试图对俗世流行的名利欲念,予以辛辣的讽刺及恳切的批判。在历史反思中观照现实,具有传统文化气质。

  课堂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大学生对戏剧的热爱,加强对戏剧的保护与传承。课堂上:对于非戏剧专业的学生,开设与戏剧方面相关的通识课;对于戏剧相关专业的学生,重视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课堂外:建立校园剧社,有机会自演自唱;学校组织戏剧活动,如请学者做讲座;开办公益讲座、演出、曲社活动、兴趣班、培训班;关注与戏剧相关的传播渠道;关注戏剧电视娱乐节目――关注中央台戏曲频道的空中剧院等等,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陕西台的秦之声,辽宁台的明星转起来;开办戏剧网站,开展多层次网络交流;创作戏剧与有关的纪录片;让戏剧演员来校园演出,比如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邀请了著名艺术家白燕升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白燕升以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再加上出色的主持功力,让讲座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课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制作有品味的宣传片,有组织地为学生播放;借助传媒与网络,将经典戏剧唱段的普及活动范围扩大;延伸戏剧产业,比如动画戏剧。

  以校园剧社为平台,激发大学生对戏剧的热爱,加强对戏剧的保护与传承。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指引下,校园剧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大学生保护与传承戏剧的主力军。全国上下,每所高校,兴建剧社,发展甚好。校园剧社演出以反映大学生的生活为主,其观众也多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演员与观众能产生共鸣。校园剧社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其社员在剧目排演过程中,可以接受从演员、导演、舞台设计、灯光设计、艺术管理等各方面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将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先锋话剧演艺协会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立足校园,面向同学和社会传播高雅文化艺术的文艺社团组织,旨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营造人文校园气息;邀请戏剧专业老师和专业演员们举行讲座论坛;与社会戏剧等组织联欢互动,提高会员们对戏剧的认识和戏剧表演的水平,丰富会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与三十余家企业合作,体现戏剧的实用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4年科研项目“传承与保护:青年大学生戏剧审美意识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WYB201419。

  作者简介:郑小琼,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四川绵阳人,研究方向:巴蜀文化。

  参考文献:

  [1]金红.朱栋霖.李斌.曹南山.苏州在校大学生对昆曲接受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苏州: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第27卷第3期.

  [2]刘达丹.论戏剧年轻观众群的传承―――以川剧为例分析戏剧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J],四川: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3]桂迎.大学校园戏剧活动初探[J],上海:戏剧艺术,1996,(11).

  [4]肖言.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我国戏剧艺术――本刊在宁、沪召开大学生座谈会[J],江苏:剧艺百家,1985(3).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3篇

https://m.hy-hk.com/536143.html

《身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戏曲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建党100周年演讲稿大学生下一篇: 2021年组织生活会发言稿大学生3篇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