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述职报告>>工作述职报告>>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三篇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三篇

2021-07-26
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下面是共赢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一篇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全省上下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的五年,是陇原大地绿色转型、沧桑巨变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带领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迈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坚实步伐。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稳中有进。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6557亿元增加到9017亿元,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十二五”增长40.2%。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加到2.4万亿元,增长70.8%。上市企业数量从28家增加到35家。金川公司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公航旅集团、酒钢集团、建投集团、白银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领跑国家级新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3∶31.6∶55.1,三产比重上升4.5个百分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21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0.9%和5.7%。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五年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99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5倍和2.8倍,张掖丹霞、炳灵寺石窟跻身5A级景区。

  增长动能加快转换。获批建设兰白自创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专利申请量从5.11万件增加到13.25万件,高新技术企业由319户增加到1229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1%。兰州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兰白综合性高技术、金昌新材料、酒泉新能源、天水装备制造、定西中医药等产业集群初成规模。榆中生态创新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启动建设。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增高速及一级公路2133公里,铁路1222公里、其中高铁626公里,兰渝铁路、敦格铁路、宝兰高铁、银西高铁(甘肃段)建成通车,兰州进入“地铁时代”,全省首条自主投资的天水至陇南铁路开工建设。陇南成县机场、张掖丹霞通用机场建成,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完工,中川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项目获批启动实验段建设,白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面建成。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贫困县所有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兰州第二水源地、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引洮二期骨干和配套城乡供水、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古浪黄花滩调蓄供水等工程进展顺利。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全面建成,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基本完工。5G网络实现所有市州主城区连续覆盖。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特别是纳入全国“三区三州”的甘南、临夏及天祝等深度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7.2亿元,年均增长24.5%。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动态新增危房改造全部完成,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产业扶贫体系逐步构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增加值达到753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0.9%,比“十二五”末提高9.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2546个扶贫车间、30.5万个公益岗位让群众就业不出村、挣钱不离家。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有力拓宽增收渠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8539元,年均增长22.2%。

  农业农村发展稳定向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产首次突破240亿斤。建成高标准农田331万亩、戈壁生态农业28万亩。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甘味”农产品走向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国家部委命名的各类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示范村达到212个。

  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东部协作4市和3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鼎力支持、无私援助,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931个、帮助引进项目1170个;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倾情助力,“光彩事业临夏行”“民企甘南行”“津企陇上行”“巾帼脱贫行动”“千企帮千村”等帮扶活动卓有成效;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入户、奋战一线,涌现出张小娟等胸怀大爱、忘我奉献的模范典型。千里陇原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牵手帮扶的动人场景,深深镌刻着聚力攻坚的奋斗足迹,精彩书写了伟大减贫事业的甘肃篇章!

  (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深刻吸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教训,动真碰硬抓整治,举一反三建机制。今天的甘肃,从黄河之滨到祁连之麓,从雪域高原到黄土大塬,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祁连山生态治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整改任务按期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整改,核心区农牧民全部搬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构建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理顺优化。一度伤痕累累的祁连山开始恢复昔日的宁静、和谐、美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给予充分肯定。

  生态保护治理纵深推进。完成营造林2605万亩、退化草原治理787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626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030万亩。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顺利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成为时代楷模。平凉、张掖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甘南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胜地”,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甘南荣获3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入选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典型案例。

  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7%,较“十二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14个市州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兰州蓝”由“浅蓝”走向“深蓝”。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拓空间,甘肃正以更具活力、更加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降低企业成本1460多亿元,完成减税降费445亿元。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户数占比达到45%,十大产业集团加快发展。“放管服”改革升级增效,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26项,省级97%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来即享”等服务机制让更多优惠政策直达企业,市场主体增加到187万户,比“十二五”末增长45.8%。农村“三变”改革辐射带动农户156.3万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指标6万亩、资金180亿元。投融资体制、社会事业、执法司法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强化。“三大陆港”“三大空港”扩容提质,开通5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12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口(整车)口岸达到10个。兰州、天水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西北首家铝期货指定交割仓库挂牌运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2个商务代表处,建立111个国际营销服务网点、海外仓和商品展示展销中心,贸易量占进出口总额43.9%。与40个国家的63个省州和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与10个省区市签署合作协议。兰洽会、“一会一节”、药博会等节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前完成240万转移人口市民化目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兰西、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积极推进。县城和特色城镇加快建设,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兰州、金昌、嘉峪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强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5.6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625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822元和10344元,比“十二五”末提高42.3%和49.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县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2%和81.9%。完成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82.8万套,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1.3万套。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普及均衡程度大幅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高等教育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实现市级全覆盖。99%的行政村、92%的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敦煌盛典》《回道张掖》《天水千古秀》等优秀剧目精彩纷呈,《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被评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保障机构全面建立。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七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食安甘肃”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推进,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位居全国第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深化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宗教依法治理、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统计调查、审计、信访、气象、地震、地方志、参事、文史、档案、外事、侨务、社科、供销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暴洪泥石流灾害叠加影响,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特别之年特别作为,交出一份好于预期、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们众志成城抗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构建防护物资生产保障体系,组织调派796名优秀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圆满完成13架航班入境人员集中留观救治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精准调度稳增长。适时下调疫情防控响应级别,出台落实“六稳”“六保”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由降转升、企稳向好,多项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进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增幅居全国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增幅居全国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增幅居全国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增幅居全国第10位。举办中国节水论坛、“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等活动,产生广泛影响。我们咬定目标抓脱贫。强化挂牌督战机制,实施“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开展“5+1”专项提升行动,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返岗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务工就业189.9万人,有效对冲疫情灾情影响,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用情用力保民生。11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5%。对符合条件的2.4万人落实相应救助,将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11.1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对24.3万人实施临时救助。全力应对陇南等地暴洪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自觉接受省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74件、政协提案804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案)21件。

  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五年的艰辛历程让人难忘。面对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脱贫硬仗,我们尽锐出战、敢死拼命,撕下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面对生态破坏、环境蒙尘的被动局面,我们知耻后勇、守正创新,蹚出了绿色崛起的转型路子;面对断崖下滑、低位徘徊的经济形势,我们克难奋进、爬坡过坎,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提速进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在甘单位,向给予甘肃脱贫事业无私援助的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向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陇原人民谋福祉;必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使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必须强化作风保障,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些重要启示,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成绩值得倍加珍惜,征途不容丝毫懈怠。我们要时刻谨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省情,时刻谨记完成脱贫任务不容易、巩固脱贫成果不轻松,时刻谨记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充满热切期待。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企稳向好基础尚不稳固,消费还没完全恢复。支撑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不高。城乡区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民营经济发展仍不充分,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瓶颈亟待消除,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网络还不完善。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仍需加力。缺水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益有待提升。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需改善优化,等等。这些问题,重要而关键,现实又紧迫,我们要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下大力气加快解决。

  “十四五”时期总体部署和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纵观国内外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必将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向西部流动,推动东部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甘肃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发展寄予厚望,“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情论断精辟深刻,“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历久弥新,“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殷切嘱托语重心长,“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深切期许意蕴丰富,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展望今后五年,我省处于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窗口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完全能够拓展势能、增添动能、发挥潜能,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更加注重培植动能,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系统治理,朝着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为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内需拉动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更为整洁优美,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实现。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全面依法治省迈出坚实步伐,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聚力推动“七个新突破”:

  (一)创新甘肃建设新突破。着眼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校地、院地互动融通,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做强行业领军创新型企业,培育1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优化科技生态环境,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二)产业竞争力提升新突破。坚持产业兴省、工业强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制造业比重稳定、质效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实施提升产业链水平攻坚行动,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抢抓国家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机遇,创造更好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特色农业、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为重点,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百亿级园区。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打造“云上甘肃”“数字强省”。

  (三)基础支撑强化新突破。坚持基础先行,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强化铁路、公路、航空等网络配套支撑,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实现交通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坚持大中小水利并举,通过涵养水、抓节水、优配水、保供水、防洪水“五水共抓”,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防洪保安全的需求。系统布局“新基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通信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用好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

  (四)绿色发展崛起新突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文明体系。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构建以祁连山、大熊猫、若尔盖(甘肃)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土地沙化防治,建设民勤生态示范区。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把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增值,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五)城乡融合发展新突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打造以西陇海兰新线为主轴,以兰州为中心、其他地级市城区为支撑、多个经济强县城区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生态大县、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

  (六)深化改革开放新突破。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打造活力甘肃、开放甘肃、诚信甘肃。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点,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大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我省承东启西、连南通北区位优势,更深层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加快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打造新时代的“河西走廊”。

  (七)民生品质改善新突破。紧扣“品质”二字,做实“品质”文章,将基本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释放甘肃厚重多彩的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化旅游强省。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富民之责,厚植兴陇之势,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发展,以跳起摘桃的进取心争先进位,彰显新担当、展示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202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之内。粮食产量保持在240亿斤。

  开局起步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我们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转型的突破点上精准发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发挥中央在甘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兰州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和省属院校、科研资源优势,争取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整合优化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研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大新产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提升兰州科技大市场创新服务能力。落实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机制,建成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以“三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及行动计划,推进167个生态产业领域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抓好240个“三化”改造项目。支持兰州石化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推动兰州石化乙烯、金川公司氯碱化工下游高端产品研发生产,推进庆阳石化减油增化转型升级,支持玉门油田发展清洁能源制氢。支持甘肃烟草工业公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行动。壮大天水电工电气、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地规模,增强酒泉、武威、定西等新能源和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冶金与化工、新材料等其他行业的耦合度。加快陇东能源基地煤电化一体开发。

  发力壮大生态产业。抓好300个重大带动性工程建设,力争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实施千亿产业集群和百亿园区突破行动,加快培育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5-6个百亿级园区。支持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平凉智能光电产业园、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兰州新区大数据、金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和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推动武威钍基熔盐堆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碳离子治疗系统产业化发展。壮大金昌、兰州、天水等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白银东方钛业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启动建设黄河上游大草原生态旅游经济圈、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圈,创建张掖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取铜奔马文化旅游景区、岐黄周祖文化旅游景区、黄河石林景区申报创建5A级景区,建设临夏世界地质公园。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起点编制“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发展规划。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数字产业集群。抓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推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施庆阳金山云西北总部、兰州鲲鹏计算、海康威视区域总部等重点数字产业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提升丝绸之路“两港”建设运营水平,推广“城市大脑”、数字医疗、智慧城市和数据安全技术。

  (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抓投资促消费。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牵引力。

  加快实施重大交通项目。计划投资1140亿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建成平凉至天水、甜水堡至永和、通渭至定西、张掖至肃南等高速及一级公路600公里,新增5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建成国省干线及旅游公路800公里。加快景泰至礼县(陇南段)、康县至略阳、酒嘉绕城等高速公路建设。启动“环兰”骨干通道、省际出口路及河西走廊、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路网完善工程。实施天水绕城、临洮经康乐至广河、傅家窑至苦水等公路项目。抓好中卫至兰州、兰张三四线兰武段、西宁至成都甘肃段、兰州至合作、中川机场环线、天水至陇南等铁路续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中卫经平凉至庆阳铁路。加快推进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项目,争取临夏机场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平凉机场前期工作。谋划打造我省南向水上通道。

  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20亿元,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成引洮二期骨干、古浪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加快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力争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做好陇南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引大入秦延伸增效、黄河干流防洪二期等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16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改造面积40.58万亩。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5G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启动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争取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开展“东数西算”工程试点,加快张掖、金昌、酒泉、庆阳、兰州新区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争取布局建设区域智能计算中心。建成区块链信任基础设施平台。启动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争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谋划实施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750千伏、330千伏等骨干电网项目。科学合理配建充电桩,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挖掘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城乡老旧市场转型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大型交易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县乡农贸市场,提升一批专业化、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万吨以上冷库集散覆盖范围,提高果蔬、肉类、水产等重点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促进传统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水平。发展壮大仓储物流、人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促进机动车、家电、电子产品消费更新换代。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快推动陇南等地暴洪灾害住房重建和避让搬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兜底作用,促进弱劳力、半劳力家庭就近就地就业。在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促进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持续发展。做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对接工作。开展“千企兴千村”活动。

  推进粮食稳产增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提升产能、品质和效益。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撂荒地整治和盐碱地治理。新建高标准农田350万亩,继续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区,实施一批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放大张掖、定西、酒泉等国家级现代制种基地优势,抓好玉米、马铃薯、中药材、花卉、蔬菜、饲草及畜禽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加快动植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推动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力争在国家“种业翻身仗”中作出甘肃贡献。

  启动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好陇西中药材、安定马铃薯、民乐现代设施戈壁生态农业、环县肉羊、静宁苹果和武威生态奶等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牧业,提升“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影响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面积增加到3640万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把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以县为单位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实施路、水、电、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有序开展农村燃气建设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乡村垃圾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建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发力治理环境,久久为功保护生态,让甘肃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及我省规划。以祁连山生态保护、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为重点,统筹精准用好项目资金,推进水源涵养、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黄河兰州白银段湿地保护,实施一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推动合作市美仁、玛曲县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推进黑河、石羊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编制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强化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抓好剩余10项长期任务落实。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分类退出,抓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林修复、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全面推行林长制。编制我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鼓励甘南开发碳汇项目,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健全完善全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零容忍、严查处。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八大工程”,重点抓好工业、燃煤、机动车和扬尘四类污染源治理,推进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坚持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三水”统筹,注重盘活城市水系,提升中水回用水平,持续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探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紧盯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开展重点监管企业规范化管理试点示范,构建行之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错位互补发展,构筑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兰西城市群建设,打造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白银、定西、临夏为腹地,辐射周边地区的兰白经济圈,增强省会城市带动能力。支持天水、酒泉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酒泉嘉峪关一体化发展,促进金昌武威组团发展,建设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带。加快陇东南协同发展,促进庆阳、平凉建设陕甘宁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定西提升“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发展水平。继续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增长点。鼓励兰州新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现代产业支撑,更好发挥集聚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综合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标志性项目,打造兼具敦煌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旅游业态。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经济,逐步形成多点发力、多元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局面。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榆中、敦煌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停车场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强化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提升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突出城市文化品位,扩大敦煌、天水等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精致兰州”品位形象。

  (六)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程度释放发展活力。下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省属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市县财政自给能力,充分调动市县发展壮大区域经济的积极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债融资,办好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推动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健全收益分配制度。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继续做好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工作。

  倾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国企民企同等对待,惠企政策一体落实,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持续开展涉企遗留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好“信易贷”服务平台,加大1000亿元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投放力度,全力助企纾困。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实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一网通办”,推行“一窗通办”,升级改造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把诚信政府建设作为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坚持信为政基,坚决守信践诺,答应的一定做到,承诺的必须兑现,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称心。

  (七)持续抓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开放畅循环、促发展,做深做实融入“一带一路”的举措抓手,加快建设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大枢纽、大节点。

  增强通道枢纽能力。推动建设兰州国家物流枢纽,提升“4向5条”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争取兰州列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提升航空货运质量效益。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运营兰州至广西至东盟多式联运班列,优化国际物流集散、中转和分拨中心功能。扩大对外经贸“朋友圈”,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空港、陆港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功能作用,促进加工产业集聚。着力发展口岸经济,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和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口口岸运营水平。发挥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功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商高效发展。建设尼泊尔海外产业园和乌兹别克斯坦驻兰进出口产品海外仓。支持金川公司开展“保税混矿”业务。积极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昌国家经开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运营兰州国际港务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把兰洽会、“一会一节”、药博会、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办得更加务实精彩,拓展放大“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综合效应。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服贸会和广交会等展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开展精准招商、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推进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办好外交部甘肃全球推介活动。

  (八)做深做细民生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突出民生优先的实践导向,强化民意为重的评价指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助力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和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推进基本生活、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等有效落实。统筹推进养老、托幼服务健康发展,健全残疾人、留守和困境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大力推进“技能甘肃”建设,办强办优职业院校,发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集聚效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深入推进高校“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办好“一带一路”高校联盟。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造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陇原,建设《读者》社区。建成简牍博物馆,实施省博物馆扩建工程,新建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和展示中心。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建设非遗工坊。加强古树名木立法保护。推进基层文化服务阵地资源整合,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效能。支持会宁干部学院建设。促进智慧广电发展,构建现代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健康甘肃建设。改善省市县疾控基础条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预警处置机制,推进省人民医院、兰大二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县级5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疫情检测、医疗救治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推动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抓好临洮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二期工程、七里河体育场、兰州奥体中心等体育项目建设,做好第十四届全运会、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办好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和冠军赛等赛事活动。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务必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严防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全面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控,严防进口货物输入风险,坚决守住“外防输入”重要关口。切实做好社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和公共交通等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疫情防控。确保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强化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出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精准调整应急措施。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产业项目实施等为重点,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国家西北应急救援中心等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做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大金融风险化解处置力度,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作用。

  全力办好为民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要继续统筹安排财力,办好10件为民实事:一是提高城乡居民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在原每人每月15元基础上增加5元,加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93元后,使我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113元,进入全国中等水平行列。二是新建或改扩建通自然村道路1万公里以上。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实现交通项目向村组倾斜,创建10个自然村组道路示范县,打造100条特色农村示范路。三是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食堂1000所,新建或改造重点帮扶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900套。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方式,重点增补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学位15000个。四是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落实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五是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在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改造建设重症医学传染病区域,在30个县级医院改建“三区两通道”传染病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六是在全省启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280套、共有产权住房3000套。七是在全省择优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街道,新建或改造提升100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八是对全省20万名33-64周岁城镇低收入妇女和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九是对具有甘肃户籍且被普通高校录取时为城乡低保(一、二类)家庭子女提供入学资助。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类的新生一次性补助1万元,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高专的一次性补助8000元。十是实施100处农村水源保障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地表水截引、机电井、调蓄水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供水水源稳定性和保障能力。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重任在肩。全省政府系统将忠诚履职、锐意进取,以干部的“担当指数”提升富民兴陇的“发展指数”,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们要把政治忠诚作为首要品质。坚持以忠立命、以忠立心、以忠立业,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自觉在全局中思考、大局下行动,谋事多想政治要求,干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我们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履职准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崇尚法治、敬畏法律,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真正让厉行法治渗透进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成为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习惯和主动追求。

  我们要把精诚团结作为成事之道。“星多天空亮,心齐泰山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坚决维护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执行省委决定,始终做到同心同力同向。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努力把各方面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招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同频共振的干事合力。

  我们要把真抓实干作为鲜明底色。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尽心竭力为民谋利,锐意探索破解难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强补课充电赋能,既熟悉“公共课”,又精通“专业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防范化解风险、创造性抓落实的能力,在变化变局中努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过硬本领育先机开新局。

  我们要把廉洁从政作为永恒信条。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守好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底线,切实打造廉洁政府。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做好预算安排,强化支出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将更多财力用在保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陇原大地苦甲不再,如意甘肃生机勃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发扬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甘肃精神,汇聚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二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委“三个一”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综合评比中,取得了第八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全年生产总值增长3.4%,财政总收入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1%。

  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启动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各项精准防控措施。仅用一个月的时间,3名输入性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完成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建成核酸检测中心,全县核酸日检测能力达1200份,积极摸排管控境外和重点地区来县人员,守住了疫情不反弹的底线。

  (二)三大攻坚战[1]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要求,剩余89户218名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全年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1.5亿元、产业直补4865万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69个,近2.3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城镇脱贫解困工作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鹤子镇党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3]。争取第二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7698万元。改造低质低效林11.8万亩。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集中饮用水源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我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省级森林城市。双芫乡获评省级生态乡镇,版石镇湘洲村获评省级生态村。全面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有效处置银行逾期不良贷款,妥善解决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锦绣江南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

  (三)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产城新区仓储物流基地全面建成,版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投入使用。引进鑫富晶电容、伟昌丰电源等项目36个,签约资金76.8亿元。发放助企专项贷款6.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工业固投增长12.9%;工业用电量增长74.5%,增速全市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6%,增速全市第二;工业利润增长50.5%,增速全市第五,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新增脐橙复产面积2.7万亩,建设生态果园34个2773亩。脐橙转型升级项目“橙中城”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建成蔬菜基地20个3300亩。开工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发展猕猴桃、薯类等特色产业8.2万亩。新(扩)建生猪养殖场63个,新增产能6.6万头。种植烟叶1.4万亩,产量3.8万担。建成富硒产业示范基地3个。获评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三百山景区成功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全省最大规模的房车营地—三百山星空酒店建成运营。三百山索道、天心整军纪念园、浪驰户外越野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承办全省旅发大会安远段踩线、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49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3亿元。入选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电商未来城、电商快递物流园启动建设,全县电商交易额达25亿元。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9亿元、贷款余额164.4亿元,分别增长9.1%和19.5%。

  (四)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完成棚改901户,西街坝古街、欣山农贸市场等项目建成使用,九龙巷、溪背、天灯下等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夏日风情园一期项目加快推进。修复城区污水管网170公里,建设人防工程1.1万平方米,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13根。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版石示范镇“四个一”重点项目[4]基本完工。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8处,农村“厕所革命”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鹤子镇、版石镇获评省级卫生乡镇。瑞梅铁路途经安远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改造农村公路34.5公里,建成美丽生态文明路53.9公里。全面推广“路长制”,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永镇水库开工建设。65个农村电网工程完成升级改造。

  (五)百姓福祉持续增进。全年民生支出3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9.4%。城镇新增就业280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44人。天心中心小学实现整体搬迁,鹤子初中、幸福哩幼儿园、古田幼儿园等12所学校完成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5%。新妇女儿童医院完成主体工程,新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康定医院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7.6%。建成17个社区居家和8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发放军人优抚优待金1631万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公益性公墓“安顺园”。顺利举办安远一中建校80周年庆典、第四届采茶戏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恶刑事案件36起,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45人。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实现“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完成“七五”普法验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61个。凤山乡东河村、孔田镇高屋村分别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六)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五型”政府[5]建设。带头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21.8%。加大基层减负力度,全年政府系统发文和会议分别减少19%、50%。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建议和提案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赣服通”安远分厅3.0建设,90%以上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网上办”,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办结率达96.6%,群众满意率达95%。县乡村政务服务“三级联动”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县行政审批局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2020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五年来,安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是综合实力大跨越的五年。生产总值从52.4亿元增加到92.1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2%,突破10亿元;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4%,突破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5%,突破4000万美元;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0.9%,突破8亿元。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这是产业发展大突破的五年。农业提质增效。投入柑橘黄龙病防控资金1.3亿元,脐橙复产面积8.7万亩,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脐橙交易集散中心;猕猴桃、薯类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工业逐步壮大。新建产城新区,园区面积从500亩增加到7000亩,扩大了14倍;规上工业企业由27家增加到52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突破11亿元;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长5.3%。服务业迅猛发展。累计投入12.8亿元改造景区设施、提升景观质量,三百山景区焕然一新,创5A工作顺利推进;东生围获评国家4A级景区,“两天半”旅游圈基本成型,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两次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中通、顺丰安远分拨中心,年快递单量突破1600万单;金融机构由7家增加到11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0%。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这是城乡面貌大变样的五年。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完成棚改6500户70万平方米,创造了土地房屋征收的“安远速度”。建成“一江两岸”、“五大公园”[6],新建城南大道、城西大道等道路48条,新增中央公园、书香悦府等小区住房1.3万套。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增加了30%,城镇化率达49%。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所有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所有村组道路实现硬化。危旧空心房基本拆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成效显著。创新实施“三禁三停三转”,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城乡处处呈现路畅景美、宜居宜业、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

  ——这是基础设施大提升的五年。深入实施“构建大交通”战略,累计投入资金113.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宁定高速建成通车,与寻全高速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网。建设“四好农村路”602公里,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安远已从昔日的交通闭塞县成为交通枢纽县。建成爱坝水库,彻底解决了困扰县城居民喝水的问题。完成九龙山风力发电站、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改造10千伏线路415.2公里、低压线路1113.3公里。水利设施、通信保障和能源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这是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民生类资金投入累计达14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9倍。7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377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1.6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了安远一中、新人民医院、综合福利院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三个标准化建设”,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国防动员、史志、档案、人防、物价、防震减灾、气象、住房公积金管理、邮政、通讯、石油、工商联、残联、老龄、红十字会、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安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安远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短板不少,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够、专业能力不足,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考虑

  根据《中共安远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一)关于总体要求的考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总遵循,突出县域“交通强国”建设、赣南脐橙全产业链发展、农村电商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安远样板。

  (二)关于主要目标的考虑。围绕县委《建议》提出的“十四五”奋斗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设置了21个具体指标,包括16个预期性指标、5个约束性指标,其中GDP年均增长7.5%左右,总量突破140亿元。这些目标既积极进取,又切实可行,通过“跳起来摘桃子”完全可以实现。

  (三)关于重点任务的考虑。坚持固根强基、扬优补短,对县委《建议》进行深化细化,从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14个方面,部署各领域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措施。

  各位代表,《纲要(草案)》经大会审查通过后,将成为我县“十四五”发展的任务书、施工图。我们要咬定目标,狠抓落实,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贯彻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7],认真落实市委“三大战略”[8]“六大主攻方向”[9]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举全县之力打造县域“交通强国”建设、赣南脐橙全产业链发展、全国农村电商发展、全省乡村振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示范样板”,推动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安远样板取得新突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8%,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各位代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筑牢人民群众安全健康防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成立县科创中心,依托产城新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提升电子信息、脐橙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专项政策,加强服务指导,发挥“科贷通”等金融产品的作用,抓好5家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创新驱动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建设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和试验基地。积极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科研骨干,不断提高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工业倍增升级

  加大招商力度。组建11个县领导带队的招商团,成立6支驻点专业招商小分队,压实乡镇招商责任,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突出招大引强。大力开展“三请三回”等活动,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外埠商会的作用,推动“粤企入县”,确保全年引进项目28个以上,签约资金52亿元以上。

  推动工业升级。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瞄准电子音响、电解电容等细分领域,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推动得辉达营收突破15亿元,科迪、明达、伟嘉等企业营收突破5亿元,推进荣晖二期、伟昌丰电源、翔南高密度纤维板、鑫富晶电容等重点项目增资扩产,力争首位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快打造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整合县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增入规企业10家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年提升计划,补齐交通、文体、商业等短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面对标大湾区,逐项梳理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推行企业入县“无差别”办事体验。全面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实施全产业链审批模式。完成“赣服通”安远分厅4.0建设。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发挥“联企双促”干部作用,健全招工考核奖励机制,推进银企对接常态化,破解企业用工、融资等难题,打造“四最”营商环境[10]。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5年过渡期要求,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投入、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加强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监管,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夯实增收基础。强化扶贫项目后期管护,发挥项目带动效应。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示范引领。启动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发挥圩镇龙头带动作用。完成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和圩镇公厕建设,建成16个乡镇客运站。鼓励乡镇建设集宾馆、商超、数字影院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推动政务、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下沉,加快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在18个乡镇各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三百山蔬菜博览园至三百山星空酒店,车头至版石红光、田水、岭东,重石莲塘至龙布迳背、浮槎长河”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做强现代农业。坚持“抓两头促中间”[11],高标准建设3家市级定点苗木基地,建成精品示范园30个,新增脐橙复产面积1.7万亩以上,加快“橙中城”二期、冷链仓储等项目建设,打造赣南脐橙全产业链发展示范样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4万亩以上。抓好现有大棚蔬菜管理,壮大猕猴桃、薯类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金线莲、黄精等林下经济。建设北片生猪屠宰冷链加工厂,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确保生猪出栏40万头、存栏24万头以上。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培育富硒产业示范基地1万亩以上,认证富硒产品10个以上,打造至少一家市级以上富硒龙头企业。

  完善乡村治理。加快城乡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进程,完成138座水厂并购和中北片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南片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处。以路域、河道、庭院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新年新风尚、新年新气象”行动,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破除厚葬薄养、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充分发挥乡村理事会作用,探索推广“群众议事+协商自治”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12]。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加快城市建设。全面完善城南新区,建成东风湖路、状元路、米升围路,加快环城南路、鹤子大道、东生围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新建碛角公园。加快建设城西片区,建设市民中心,完成霞山路、财富路西段道路建设,启动环城西路建设。基本建成产城新区,完成城市客厅、邻里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新龙派出所等项目,启动新龙大道三期、创业大道建设。统筹规划城东片区,建成夏日风情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启动城区河道治理项目,优化城区水系布局,补齐城市短板。

  加强城市管理。持续开展“三城同创”和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加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严厉打击“两违”建设行为,大力整治占道经营现象,规范广告设置、管线布局,改善市容市貌。

  (五)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加快旅游发展。深入开展三百山创5A集中攻坚行动,确保年内创成国家5A级景区。建成运营三百山索道,完善景区通信、公厕等配套设施。开通赣州“三站一场”[13]和定南高铁站直达景区的旅游专线,完成景区停车场改扩建工程。加强景区卫生、安全监管。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完成三百山星空酒店配套工程,加快三百山国际酒店二期、唐屋温泉、山寮背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10个旅游专业村,建成20家以上星级民宿,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完成天心整军纪念园一期、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发挥“会寻安”旅游联盟、东江源三百山旅游发展联盟作用,加强与市内高校合作,深入开展研学游,持续开展节会营销、媒体营销,不断提高安远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壮大农村电商。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加快电商未来城、电商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每个村建设一个集中网络直播点。补齐快递物流短板,继续实施顺丰云仓、“闪时送”平台建设,稳妥推进城乡智慧物流工程,积极引进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等企业。健全农村电商发展政策机制,着力培育一批讲师、客服人员,完成2000人次以上直播专业培训,打造全国农村电商发展示范样板。

  繁荣商贸金融。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14],全面落实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大力发展小吃产业,打造西街坝、九龙巷、中央大街等特色商业街,繁荣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激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等普惠金融专营机构。深化金融改革,发挥国有企业融资平台作用,用好“果贷通”“旅贷通”等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后劲

  建设交通强县。做好瑞梅铁路开工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加快赣安高速、寻乌南桥至安远三百山高速、寻全高速高云山互通连接线以及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甲江林场至安信亭段公路改建,升级改造三排至黄泥岭公路。启动大围至顿界石国道升级改造工作,推动建设直达定南高铁站的交通快线。改造镇岗至九龙嶂、车头至园岭矿业等旅游路、产业路20公里,建设美丽生态文明示范路35公里。加快交通大数据中心、应急抢险战备综合中心、不停车检测系统等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路长制”管理体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推动镇村“微公交”全覆盖,打造县域“交通强国”建设示范样板。

  夯实基础保障。完成4座城乡新能源加油站和300根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成修田110千伏变电站,新建10千伏线路60.7公里,改造低压线路377公里。完成永镇水库、三百山供水工程建设,力争蔡坊营口水库建设列入国家水利规划。新建300个5G基站,实现城区、圩镇、景区5G信号全覆盖。

  (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30微克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加大松材线虫病除治力度,完成13.6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按期完成东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濂水流域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工程。完成22公里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和古田污水处理厂扩容。严格落实“三线一单”[15]要求,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厉惩治在果树上喷施“糖蜜素”“四环素”等违规药物的行为。推进“三禁三停三转”制度化,重拳打击各类污染环境行为,不断提升生态质量,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

  (八)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保障水平。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企业招工用工服务,新增3200人入园就业。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快租赁住房建设。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落实提标提补政策。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参保率分别达98%和95%以上。完成浮槎、长沙、蔡坊3个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

  优化公共服务。新建安远实验中学,完成城西小学、产城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版石工业园学校、13所城(乡)幼儿园建设,改(扩)建安远二中等一批学校,力争江西远恒佳职业学院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健全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健康安远行动,确保新人民医院、新妇女儿童医院、新康定医院,以及天心、双芫、车头、三百山4所卫生院实现整体搬迁,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行为。基本化解重复信访积案。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雪亮工程”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构建“多网合一”[16]社会治理网络。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启航“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我们将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对党绝对忠诚。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勇于改革创新。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拓展县乡村政务服务“三级联动”模式。持续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17]、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严格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担当实干。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力戒形义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八项本领”[18]“七种能力”[19],践行一线工作法,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恪守廉洁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更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三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克服经济下行重大挑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三个推进年”“重点工作决战决胜年”“三大攻坚战”为抓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预计数,下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04亿元,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950万美元、到位内资79.8亿元,分别增长10.2%、1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

  (一)坚持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胜利在望。脱贫任务如期完成。聚焦已脱贫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标准,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驻村和结对帮扶保持“两个全覆盖”。精准帮扶剩余1240名未脱贫人口顺利脱贫,高质量通过省脱贫攻坚实地考核验收。脱贫质量持续提升。发放产业帮扶资金991.8万元,参与贫困户人均增收近3000元;“支部农场”带动联结贫困户人均增收1869元。6363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认定省级扶贫产品43个,销售额排郴州第一,我市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做法在全省推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全覆盖,管理更加规范。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排查出的问题全部“清零”。建立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用防贫基金阻断致贫返贫因素经验做法获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全面小康水平更高。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巩固领先指标优势,补齐短板指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的目标要求,污染防治指数均已达标,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100%,全面小康成色更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二)坚持精细精准,防疫发展统筹推进。全面贯彻中、省、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精神,坚持“早、准、实”原则,落实“四个早”“四个集中”“四个精准”等防控要求,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市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境外输入病例“零扩散”。大力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双十条”,各行各业迅速复工复产,及时组织伟丰、友安等企业转产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由负转正。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落实“四方”责任,严防疫情反弹。累计闭环转运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入资返资人员180人,23055名“八类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实现重点人群监测全覆盖。分类监管学校、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体温监测、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佩戴口罩等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突出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严防输入性疫情。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充足,二级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全覆盖。

  (三)坚持转型转身,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工业来势更好。突出培育优势产业链,着力打造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百亿产业”。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成为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第四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东江湖大数据中心荣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旗滨医药玻璃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旗滨光伏组件高透基板材料项目成功签约。百一环保项目进展顺利,耐普电源铅蓄电池项目产销良好。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5个,其中产业项目54个,完成投资108.36亿元,分四批组织41个项目集中开竣工。青岛啤酒海藻王子苏打水生产线、浩源食品东江湖优质饮用水生产线建成投产。农业提质增效。保粮食安全,全年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40.57万亩,总产量13.38万吨。狠抓粮油、生猪、蔬菜等生产供应,继续实施对接粤港澳“菜篮子”工程,东江湖“鱼、果、茶、菜”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柑橘黄龙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基本农田种植草皮整治全面完成。库区产业转型和北部乡镇种植结构调整进展明显。组建东江湖现代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果业三家公司,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旅游全域发展。东江湖5A级景区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白廊游客中心正式启用,兴白片区成为新的旅游主战场。青啤文化体验中心、雄鹰户外二期等一批旅游新业态项目加快推进,节会旅游常态化、品牌化,精品民宿成为资兴旅游新名片。顺利承办2020年湖南(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东江湖被评为省十大文旅地标,东江湖旅游区获评省最佳自驾游目的地,黄草镇跻身省特色文旅小镇,流华湾村成为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风险防范有力。狠抓政府债务化解,多渠道筹措化债资金,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牢牢守住政策红线。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取得新进展。城投公司积极进军片区土地开发,投资大数据、旅游、电力、金融等产业和检车驾考、加油站、充电桩等城市运营服务。成诚公司参与园区闲置低效资产处置、标准厂房建设、股权投资等业务取得新成效。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支持农商银行增资扩股,化解不良贷款,资产质量大幅提高。全市未发生新的非法集资案件。

  (四)坚持融合融入,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加快。大力改善城乡交通路网,启动矿工南路提质改造、唐鲤大道北延伸段、资兴大道延伸段建设,东清公路扩改二期、长芋路全面竣工。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46公里、窄路加宽88.4公里,续建安保工程45公里。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扎实推进湘江流域存量垃圾场综合治理,如期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成东江两岸污水管网联网联通、唐洞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运营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秀流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竣工。大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17个,东江木材厂棚改项目分房入住,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东江水库移民避险解困763人。精细管理城市,规范“马路市场”,设立临时摊位引导区29个。民生市场、白廊旅游市场建成运营,提质改造三都、青腰、晋兴等农贸市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发力,国家卫生城市复核通过省检。乡村振兴发力。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兴宁白廊乡村旅游、唐洞街道城郊结合、蓼江河现代农业三大示范片区和州门司、回龙山两个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整村推进24个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完成7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省、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胜利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村规民约全覆盖,乡村卫生保洁工作常态化,向受益农户征收垃圾污水处理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完成农村“户改厕”2517户,拆除危旧房屋20万平方米。产业振兴卓有成效,南部乡镇柑橘、小水果,北部乡镇蔬菜、冰糖橙,东部乡镇梨、黄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提升。夯实农村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1.62万亩,完成半垅、杨洞灌区险工险段维修抢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处,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64.1%。示范区建设蓄势。一体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东江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亚欧水资源中心郴州分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43个,完成投资18.87亿元,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资金6260万元,示范区建设势头更强、看头更足。污染防治有力。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超低排放和特别限制排放要求,实施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项目5个。加强东江湖生态治理与修复,落实禁捕退捕措施,拆除网箱17.9万平方米,污染防治攻坚“夏季攻势”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抓实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地块调查,原方舟化工地块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完工。

  (五)坚持承接对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效明显。精心制定“一图五库”,采取小分队招商、线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力强链、补链、延链,大数据、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全年引进项目50个、资金154.7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19个,开工落地36个,辉鸿电子二期、索科泰电子、涌旭音膜等一批产业链项目落户。争取上级各项政策补助资金17.58亿元,新增债券资金10.98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放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夯实园区开放平台,有序推进园区调区扩区和区域评估,“一区四组团”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启动“双创”孵化基地等项目,资五园污水处理厂二期试运营,园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引进浩通货运承办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为市内企业提供对外贸“一站式”全程免费指导服务。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政务服务“全网通办”,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综合窗口,基层服务更便捷。开展“不见面审批”和“容缺受理”服务,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开发“智慧资兴”微信小程序,实现网上办事2.5万件。精简再造审批流程,工程项目审批提速45%以上,郴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六)坚持利民惠民,民生福祉保障有力。基本民生有效保障。全年基本民生预算支出达8.2亿元,及时发放困难补助资金7336.28万元、价格临时补贴607.78万元。省、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8个,正在抓紧实施2个。社会保障基本覆盖。保居民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1人。为中小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74.2万元、交通补贴73.8万元,减免社保费5602万元,追讨农民工工资1031万元。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6263万元。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郴州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市四完小搬迁新建项目,开展教育综合项目前期工作,“大班额”化解年度任务完成。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考一本纯文化上线人数同比增长17.5%,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健康资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城乡基本药物制度、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深入实施。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进展顺利,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个乡镇卫生院配齐2名全科医生,村卫生室达标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群众性文化活动频繁。乡、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2%,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2020年省青少年皮划艇、赛艇锦标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合法权益保障有力。加大食品检测力度,食品安全基础不断夯实。中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进展顺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推进。发挥“五老”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物价、武装、人防、广电、气象、科普、地方志、档案等工作齐头并进,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老干、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力推进涉黑涉恶大案要案和“打财断血”专项攻坚,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深入开展“市域治理”,推进“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建设,集中整治交通顽瘴固疾,群众安全感提升。“县域警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资兴快警”、农村派出所管交通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畅通信访渠道,化解信访积案48件。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乡镇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经验获省级推介。统筹推进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灾防治等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持续保持郴州一流、全省优秀。

  一年来,我们强化政治担当,创优政务环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重大决策及时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听取市政协意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13件、政协委员提案149件。受理12345热线诉求1万余件,群众关切得到及时回应。坚持依法行政,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年一般性支出压缩10%、专项经费压缩50%。强化政府采购管理,资金节约率7%。加强政府投资预结算审计管理,节约财政资金1.18亿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战胜了诸多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好事,办妥了一批急事难事,全面小康梦想即将实现,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兴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实力资兴不断巩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为全国“小康城市100强”、中部经济百强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5年的10.0∶55.4∶34.6调整为2020年的9.5:53.0:37.5。产业发展更有特色,以东江湖“鱼、果、茶、菜”四大品类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体系加快形成,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以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优势工业产业加快发展;以东江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内涵更加丰富,在今年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比2015年分别增长57.8%、130.6%。

  这五年,创新资兴活力迸发。我们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打造“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升级版,成为国家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市、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市,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扎实推进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无差别化户籍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等改革工作顺利推进。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这五年,开放资兴成效显著。我们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夯实园区开放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开放型经济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全面提升。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菜单”,近五年签约落地项目286个,签约金额660亿元,成功引进浪潮集团、旗滨集团等上市企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与争资立项结合起来,近五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08亿元。

  这五年,生态资兴魅力彰显。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长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力保护东江湖,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8.5%,森林覆盖率达76.2%,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市区,是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主战场,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

  这五年,幸福资兴品质更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人民福祉。近五年安排民生支出158.97亿元,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市6410户16708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18个贫困村摘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东江湾大桥、唐鲤大道、清滁公路、管宁路等一批骨干路桥建成通车,提质改造大兴西路、凤凰路等城区道路12条,改造晋兴新村、龙泉头小区等老旧小区18个,整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100个,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免费义务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救助困难群众180.6万人次、资金2.9亿元。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食有所安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等荣誉。

  各位代表!五年的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了全面小康新篇章;五年的克难奋进、合力攻坚,迈出了富民强市新步伐,开启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资部队官兵,向中省郴驻资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资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资兴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处在关键期,支柱产业仍以传统工业为主,新产业、新业态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受经济下行和市场低迷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用财力下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巨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医疗、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等还不够好,一些领域累积性风险还不少,与实际需求和人民愿望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不辜负人民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省委“三高四新”和郴州“新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实施“优生态、强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富强资兴、活力资兴、美丽资兴、人文资兴、幸福资兴”,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兴新篇章。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紧密结合实际,编制了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围绕主要目标,我们将从七个方面发力,狠抓落实。一是坚持产业主导,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壮大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做强现代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优绿色农业,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度融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两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一轴一环一廊一网”,做大做强特色小镇,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五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六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文体服务供给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奋斗目标,补齐民生短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七是坚持多元共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巩固提升法治资兴建设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更高层次的平安资兴。

  三、2021年工作任务

  2021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紧盯目标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加速工业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加快推动有色金属、建材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发展。发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品牌效应,加快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实施好增量配电、易信科技等项目,推动政务、金融、移动通讯等数据入驻园区,全力打造华南绿色数据谷。加快推进旗滨光伏组件高透基板材料、旗滨医药玻璃、长星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延伸硅石深加工产业链条。实施好高鑫材料、赛力珑等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恒晟环保、丰越环保、长宏科技等企业技改升级,创建有色金属供应链平台。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引进锂电池龙头企业,打造以杉杉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基地。推进三都独立工矿区发展,努力建成现代化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加快金磊水泥等工矿企业搬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资五物流园、粮食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现代物流园。加快农村电商体系建设,培育直播带货人才队伍。提质建设东江吊桥风情酒吧街、东江湾江边美食街,高品质开发东江湾夜游项目,打造特色夜间经济圈,繁荣夜间消费市场。提质改造兴华、龙泉头等市场,新建唐洞、罗围等市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继续举办青岛啤酒节、乡村生活节等节会活动,带动消费。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丰富全域旅游新内涵。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提质改造东江湖5A景区,启动实施东江湖北游客集散中心、兴宁至回龙山公路、智慧景区等项目,完善兴白片区旅游设施,力争将白廊打造成省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推进青岛啤酒文化体验中心、江滨国际提质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美高梅综合体、逸景营地二期、樱花小镇等重大文旅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推进天鹅山生态旅游建设,力争流华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快回龙山景区开发建设,全力争创全国自驾游目的地示范市。持续整治东江湖餐饮住宿行业,规范民宿产业发展。整合“两曾”故居、布田、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湘南特委杨家坪旧址、流华湾苏维埃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主动对接“红色沙洲”,实现红色旅游串线,创响红色旅游品牌。做精做优东江湖自行车、龙舟、马拉松等赛事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扛稳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量13万吨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一园四镇”为重点,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创响“东江湖”品牌。稳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库区产业转型发展,巩固柑橘黄龙病防控成效,全面推进无病毒种苗补种、复种。积极推进高效茶园、精品果园、工厂化水产养殖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两品一标”认证。继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复产工作。建设林下经济种植示范点1000亩,建立花卉苗木、珍稀树种等种苗繁育基地,加大油茶、楠竹产业扶持力度。启动周家、大风寨水库建设,实施船形河、资兴江治理工程,做好杨洞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交易集散中心,加快畜禽屠宰加工冷链及洗消中心建设,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产权交易、农业综合信息、现代农机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适时组织参与会展、展销、节会等活动。加强支部农场建设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成果,有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

  (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施巩固提升行动,拓展脱贫成果。完善长效精准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和延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村、脱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继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高质量就业,确保持续稳定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围绕“一湖两线”持续发力,打造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整村推进5个移民美丽家园建设,争创省、郴美丽乡村。加快清江、兴宁等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农村住房安全整治三年行动,规范环东江湖农村建房,管控好建房风貌,落实建新拆旧政策,鼓励因地制宜集中建房。加大“空心房”处置力度,完成拆危拆旧10万平方米以上。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持续强化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日常保洁、卫生考评长效机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回龙山、州门司、三都、汤溪等乡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镇村治污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乡融合。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开展唐洞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矿工南路提质改造、唐鲤大道北延伸段、资兴大道延伸段建设,启动东江湾大桥竹园路延伸段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实施水电八局东江基地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城市雨污分流体系及老旧管网改造等工程。加快城市公交站场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公园、游园建设管理,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核工作。把握供地节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提升数字城管运用能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质改造长依垅垃圾填埋场。抓好北乡片、东乡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推进乡镇燃气管道互联互通。加快G240高码至东江公路、东清公路扩改三期、州兰公路大修等项目建设,开展S205汝城岭秀至黄草旅游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长盈头LNG加注站建成运营。大力推动乡镇通三级公路改造,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深化改革。支持城投、成诚公司化债转型求效,鼓励公司规范管理、做大做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全网通办”,实现市乡村所有政务事项“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完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建设,扫除政务服务盲区。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惠农服务体系。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建设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结合我市比较优势和产业现状,创新招商方式,深化产业链招商,开展“一业一策”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项目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开工落地项目30个以上。继续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计划,做强做优外贸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东江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平台建设。依托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建设东江湖深水湖泊智能监测与生态修复国际合作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企业组建研发平台,争取新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育“名企、名牌、名品”,推进质量强市。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建设,争取创建省级创新创业平台1个以上。加大对专、精、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力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持续加强人才建设,大力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产业发展紧缺人才。

  (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放大高质量发展优势。形成示范区建设经验。全面完成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各项任务,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引进更多水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做好“水文章”,创造可持续发展“资兴经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健全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差异化绿色考核评价体系。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制度,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制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加强乡镇环保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市域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机关建设,推广使用工业节水技术,促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加快矿山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物、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五)着力改善生活品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抓实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理。构建防疫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疫情监测预警,严格疫情信息报告。抓好疫苗接种工作,构筑人群免疫屏障。完善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以赴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就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抓实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禁捕退养户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进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完善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继续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费用补偿政策。探索“智慧养老”机制,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启动市老年人养护院项目建设。争取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及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健全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义务教育持续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综合项目建设,确保市四完小新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有效扩充学位,破解城区“大校额”难题。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专项整治,巩固校园安防“四个100%”建设目标,提升校园安全水平。深化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启动省级医共体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大楼、传染病区和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加快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创三级医院、中医医院整体搬迁,提升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健康资兴建设,深化健康城市试点,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支持摄影、美术等文艺创作,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实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升级提质工程。办好老年教育。强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深化民兵调整改革任务,做好“两征两退”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保密、档案、新闻出版、气象、水文、地方志、统计、人防、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强化市域治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强力打击违法犯罪和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资兴。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加快法治资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无创建”工作。集中攻坚治理重复信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推进法治信访。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拥军优抚、安置就业、褒扬纪念、权益维护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抓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防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和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度,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完善重大事项报告、通报制度,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和民生实事项目。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以及各方面的监督。健全政府工作目标管理、统筹推进、督查问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实。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现场调研,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减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强审计监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防范廉政风险,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踏上新征程,开创新辉煌。让我们在中共资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加快富强资兴、活力资兴、美丽资兴、人文资兴、幸福资兴建设,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三篇

https://m.hy-hk.com/558047.html

《2021年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2020年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报告下一篇: 上半年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6篇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