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文秘>>实用资料>>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2021-07-14
交通运输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摘要: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关键词:交通运输;改善;新技术;智能化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剧烈竞争,现代运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运输产业,达到高服务质量、高运输效率和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现代化。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1提高速度

  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这就是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的原因。航空与水运是一样的,要提速就得减小或脱离与空气媒体的接触,如宇宙飞船(没有空气)。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提速的方法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必须加大牵引力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和制动功率,才能克服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停得住。其次,必须有动力特性优良的运载工具,自重轻、阻力小、运行平稳、确保安全。

  2提高载重

  如果说客运最关注速度的话,那么货运先要考虑的就是载重。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共同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体。以公路运输为例,以前的运输车辆,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较差,运输生产效率较低、效益也低,而现在的载重汽车不但从结构上和性能上进行了改进,载重量也由原来的几吨提高到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船舶也趋向大型化和专业化。

  重载货运是综合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结果。超强材料和结构的采用、超常功率的牵引和制动、大宗货物的集散和管理等,都是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重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3智能化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方向。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就开始了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当时称为电子路线引导系统。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研究ITS的初始阶段,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省发起了全面的车辆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从而拉开了国际ITS研究的序幕。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进入90年代后,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控化方向发展,智能化集中传感器和智能化执行机构也付诸使用。铁路在开发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基础上,有待统一集成,发展现代智能铁路系统。水路运输智能化包括船舶智能化、岸上支持系统智能化和水上运输系统智能化。航空运输系统智能化,即新航空系统,包括通信导航及监视和空中交通自动化管理。预计到2020年,计算机技术、远程购物存储、计算机科研等将代替目前地实物运输,而且运输方式也将增多和改进。未来的车辆将会自重更轻、成本更低、排放系统更先进。

  总之,技术进步对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改进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智能化内涵十分丰富,信息技术应用在此有着广阔的空间。

  4环保化

  汽车运输环保化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已制定限制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的法规。油箱必须密闭,防止蒸发。燃油系必须装有带木炭吸附剂的容器。加油时的燃油蒸气则由加油站特殊加注器来回收,这样汽油中蒸发的气态丁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比较现实的措施有两个:1)采用洁净化燃料,如煤化汽油、甲醇、天然气、液态氢等,不含硫的新型燃料;2)采用混合驱动,减小发动机,增加电机驱动,实现怠速关机和回收部分调动能量。电子技术不再是作为机械结构的替代或增补,而是强调总体设计的机电一体化,强调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现在已有部分型号的混合驱动汽车投放市场。

  铁路电气化是成熟的环保运输技术。高速铁路是生态最洁净的现代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走向洁净化的重要途径。高速化、重载化、智能化和环保化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趋势。各种运输方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技术路线和经济路线大同小异,又各有其特点。从共性出发,把握个性,是使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达到现代化交通的必由之路。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摘要:现代交通运输是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按照综合运输理论和现代经济发展对运输的基本要求,从追求系统效率和角度与合理的社会综合交通运输成本的层面,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构建的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现代交通运输的内涵,推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即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技术进步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产业更新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是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对实现基础建设由单一化想集约化交通发展的转变,也是解决现代交通难题的关键,我国交通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有效的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更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概念

  通过对即有运输方式流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的内涵,使交通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输理论的成熟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具备对其整体经营组织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综合运输要求发展交通运输;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运输组织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即各种运输方式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必须在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企业经营动作关系等各个方面,做出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改变和调整。

  二、交通运输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基础日益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先导工程。

  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材料、动力和能源及信息控制技术的进步,将会演变到智能或者叫后现代交通发展阶段,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交通与古典交通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包括速度、方便的程度、舒适的程度。从这用意义上讲,交通已经于社会融为一体。

  四、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量也快速提高,根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电气化铁路里程数同样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到了7735公里,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建规模超过了一万公里。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强,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到2014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脚2012年增长了38.79%。全国高速公路网仍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路建设也在逐渐加快。截止到2012年,我国高速公里里程达9.6万公里,较2005年增加了4.1万公里,增长了134%,平均年增长率为19%。交通运输设施基础基本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五、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1)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2)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

  (3)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六、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现代化步伐,从被动适应逐步转向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促进作用。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它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

  (1)修订和完善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运输行业准入标准,并严格进行经营资质条件的审查,把好市场准入关,确保经营者的素质和条件;

  (2)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

  (3)要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执法人员稽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流动检查与站点管理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运输市场朝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在生产过程中连接各部门的链条和纽带,是一个感应度和带动度很高的基础产业,被喻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先行官”。近年来,交通运输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建网提质,内外畅通,努力构建大交通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摘要:以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变化为研究对象,从线路里程、客货周转量、投资三个角度对我国的运输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对交通运输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输结构;交通投资 

  交通运输结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而形成的,反映了交通需求的特点和不同交通方式的主要功能与地位,直接影响着有限的交通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向交通需求者提供更优选择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发现我国运输结构变化的内在规律,寻求其发展变化的特点,进而为未来的交通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发展历程 

  交通远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经济、交通先行”的正确理念已为各国的实践所证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几经变化,实现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到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变革。从综合运输线路总里程长度变化特点及我国各运输方式旅客、货物周转量的演变格局来看,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初期建设期。 

  1运网结构 

  铁路通车里程从1949年的2.18万公里发展到1978年的4.86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从8.07万公里发展到89.02万公里,年均增加2.79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从7.36万公里发展到13.60万公里,沿海港口泊位达到313个,民航机场达到34个;管道建设从无到有,达到0.83万公里。 

  2运量结构 

  建国至1978年,铁路运输占客运总周转量由84.4%下降到62.7%,占货运总周转量由80%下降到72.8%,但铁路和水运承担的货运周转量和的客运周转量一直在分别90%以上和70%左右。公路运输在这二十多年里虽然发展迅速,但承担的客货运输量还较少。航空运输属于贵族消费,仅承担了少量的客运。管道在总运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3投资结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投向了铁路,对铁路投资的比重占运输业总投资的61%,而公路和内河航道上的投资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的运输结构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相当落后,农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国家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业以及煤炭、矿石等初级产品和钢铁、石油等能源物资的生产上。这些产品运量相当大、路线较固定、运费较低,最适于铁路、水运。而且,高附加值物品的运输需求和旅客运输需求较少。而公路和航空运输缺乏相应的运输需求的刺激,一直比较落后。 

  (二)第二阶段:1979~1997年,缓慢发展期。 

  1运网结构 

  在这一阶段,铁路里程由1979年的4.98万公里增长到1997的6.60万公里,年均增长0.09万公里,增长十分缓慢。公路建设增速较快,公路里程由87.58万公里增加到122.64万公里,年均增加1.95万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89%。这一时期建设了高速公路,实现了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零公里的突破。水路和管道增长不大,分别为增长了0.20万公里和1.11万公里。民航运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16.00万公里增长到142.50万公里,年均增长7.03万公里。 

  2运量结构 

  铁路在客、货周转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到1997年分别为35.65%和34.57%。公路运输在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的客运周转量不断增长,到1995年达客运总周转量的1/2强,到1997年达到55.11%。此外,航空运输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航空货运实现了零历史的突破。水路的周转量大大提高,由1979年的0.01%增长到0.08%,其中远洋运输占水路总运量的比例在1997年达到77.57%。 

  3投资结构 

  该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得到重视,投资额不断加大,交通运输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由1980年的11.15%上升到1995年的21.11%。其中公路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增长尤其明显,公路基建投资占交通运输业投资的比重由1980年的18.56%上升到1995年的28.93%。但是,铁路基建投资不增反降,由1980年的52%下降到1995年的36.00%。 

  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1997年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6%,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导致交通问题变得十分突出,运输系统内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国家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了“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的规划,颁布了国道网规划,兴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此外,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给予政策支持,设立多种投融资渠道,如贷款、集资、专项基金等。 

  (三)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高速增长期。 

  1运网结构 

  在这一阶段,铁路里程由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长到2007的7.80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公路建设增速较快,公路里程由127.85万公里增加到190万公里(不含村道),高速公路里程达5.39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35万公里,增长不明显;民航航线里程由1998年的150.58万公里增长到234.3万公里;管道里程由2.31万公里增长到5.45万公里,增幅较大。 

  2运量结构 

  这一时期,铁路运输客货运量继续下降,水运旅客也成下降趋势,而公路、民航、管道的客货运量则呈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旅客周转量中铁路运输占33.42%,公路运输占53.29%,水运占0.36%,民航占12.93%。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中,铁路运输占23.47%,公路运输占11.20%,水运占63.41%,管道运输占1.84%,民航运输占11.11%。 

  3投资结构 

  1998年,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当年铁路建设投资700多亿元,公路2000亿元左右。例如,1998-2002年,全国共完成公路、港口交通建设总投资13610亿元,比前5年(1993-1997)增加8271亿元,增长1.55倍;公路建设总投资完成12343亿元,比前5年增加了8160亿元;铁路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5亿元,比前5年增加了1411亿元。 

  在这一阶段,随着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趋于合理的运输结构。这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出口销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规模经济、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供给、生产、销售更好的结合起来,即要求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方便、及时、快速,因而引致公路和民航的迅速扩张。 

  二、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的特点 

  1在运网结构方面。近60年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线路里程总体呈现攀升趋势。铁路、公路、民航都稳步发展;而民航从九十年代始开始加快发展;内河里程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最后趋于平稳,小幅波动。运网的这种变化反映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将经历一个“滞后发展——同步发展——适度超前发展”的过程。 

  2在运量结构方面。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的比重逐年下降;水运客运周转童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周转量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水路货运周转量的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管道货物周转量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再升的过程,但总的变化幅度不大。这种转变来自于传统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加工工业产品和较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需求增长,而公路和民航运输正是适应这一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水路尤其是远洋运输的不断增长也是适应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 

  3在投资方面。总体来看,我国各运输方式投资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我国对铁路运输的投资一直占交通运输投资的很大部分,但是其比例一直在下降,公路、航空的投资比例一直在上升;水路和民航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管道投资在2003年达到最大,这是由于我国这时期规划建设了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力度因而加大,其后投资保持稳定。 

  三、发展趋势 

  从上述对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行业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特点,可以预测我国未来交通运输结构的发展趋势。 

  1铁路是承担中长距离大宗物资运输的主力,将继续发挥其在综合运输网中的骨干作用,但其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与将大大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但会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而有所削弱。 

  2公路在综合运输网中的集散运输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成为承担短距离运输的主力。随着公路质量的逐渐提高和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和适应范围将大幅扩大,公路运输和它所承担的客货运输量将会持续快速增长。 

  3水运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运输方式,将进一步发挥其主导作用。今后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主要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对外贸易将会继续快速增长,港口吞吐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能源输送方式的逐步变化等,除了内贸集装箱的运量会较快增长以外,今后沿海运输量的增长将较为缓慢。 

  4航空运输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运输方式。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民航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运输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它所承担的长途旅客运输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5管道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其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未来能源发展的影响。未来管道运输将逐步走向原油、成品油运输为主,其他液体或气体为辅的发展方向。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https://m.hy-hk.com/554413.html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未来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我与银行共成长征文关于银行的征文下一篇: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三篇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