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范文网
合一范文网 文秘>>文秘写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范文(通用3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范文(通用3篇)

2022-11-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

  摘要: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肩负着促使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大学生带有时代印记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承担起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管理;服务;育人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辅导员是整个大学学习生活期间的导航标[1]。当今是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崇尚多元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都显现出了很多新特点,高校学生工作也随之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越来越复杂,作为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自身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在管理、服务、育人三个方面履行职责,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

   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代,部分“90后”也已经跨入了大学校园。他们的出生和成长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的巨大变革,思想和心理方面也具有不同于前人的新特点:

   (一)自我意识强,自我认识弱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个性,有较为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在各种活动中懂得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他们往往对自身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和判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时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自我,有时妄自菲薄,畏缩不前,都将影响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强烈,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就是表现之一。他们意识到,只有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迅猛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不致被时代所淘汰。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热衷于前期的智力投资,却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自我提升的途径,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种课程和活动,却未必能收到有效的作用和反馈。

   (二)社会关注度强,辩证思考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事件和社会形势有着强烈的关注欲望,并且乐于参与其中,网络的发展更是为他们接触和评点社会现象提供了自由天地。在“5•12”地震后和北京奥运会中,大学生群体以他们血性且充满活力的表现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但是他们的辩证思考能力较弱,遇到复杂困难的问题时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导致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三)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迫切希望受人尊重和获得信任,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普遍对说教持厌倦态度。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感较强,在实践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而面对失败时又难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容易因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而自暴自弃,心理素质亟待加强。

   (四)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

   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对自我满足的强烈要求,使得当代大学生处理问题时较多地考虑自我利益、现实利益,行为越来越现实化、利益化。有的学生把学习目的仅仅看成是为了谋生,有的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以能否直接获利为主要标准,有的在择业时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这些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以个人需求为中心,以利益为标尺的自我发展设计取向。

   高校辅导员应首先明确我国当代大学生在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并围绕这些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当起管理、服务和育人的重要职责。

   二、管理为基,以引导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为抓手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对大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的建设承担着教育管理的任务。

   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比较繁杂,主要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班级活动开展,奖助学金的申请和发放,勤工俭学的组织,学生违纪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等等[2]。同时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也通过辅导员协助其行使相应的管理、教学或服务职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是与辅导员分不开的。辅导员也应当严抓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此为基础开展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首先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管理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管理道德、管理心理、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等。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从前人的总结中提炼经验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品德,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接受锻炼和检验,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地实现自我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要主动发现和总结学生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特点,学会驾驭和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善于协调各种关系,成为一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者。

   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各种管理条例的教育。要以班级建设为阵地,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把各种纪律规定的学习渗透到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如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等,均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外,要注重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再次,“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除对全体学生普遍开展的管理工作外,辅导员应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个体教育”,因此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等各种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规律。

   三、服务为重,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

   服务和管理,是紧密联系而又互不相同的两个方面。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管理者,更是学生的服务者,要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学生成才服务。

   思想上服务。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以平等和尊重学生为前提,与学生展开沟通和对话,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做学生的“益友”。

   学习上服务。很多新生由于一时间掌握不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很有可能出现情绪急躁、无所适从的现象,对此辅导员要及时进行耐心的谈话,并可邀请高年级同学进行本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3]。对于成绩出现下滑并导致负面情绪出现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做学生的“良师”。

   生活上服务。当前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辅导员要重视情感投入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要及时掌握具体情况,配合学校做好有关资助工作,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强自立,摆脱自卑心理,帮助学生安排适当的勤工助学工作以解决其自身暂时的经济困难。

   心理上服务。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复杂性的新特点,辅导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多加关注,对于心理上出现偏差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和疏导,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增强他们直面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

   四、育人为本,以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

   “德育为先,教育为本”[4]。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标准。“管理”和“服务”是“育人”的具体方式,“育人”是“管理”和“服务”的根本目的。

   育人,不同于教育。教育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指辅导员要做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和思想上的教育者;而育人则是要求管理和服务双管齐下,辅导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明确自身使命,除了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更应该协调好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努力帮助大学生成才。

   育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当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新特点中既有优点,也有弱点,这就使得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在某些方面又有明显的不足。辅导员要对每个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优势,弥补不足。

   以学生为本,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基本形成阶段,辅导员在大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

   以学生为本,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平等为基础。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采用民主的方法对待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必须杜绝指挥、命令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要学会并经常使用鼓励和引导的工作方法。

   以学生为本,要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辅导员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追求目标,深入实际,耐心疏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中坚力量,辅导员扮演着管理者、服务者、育人者三位一体的角色,只有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特点和变化,不断强化自己的职责意识,以及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晓花.试论高校辅导员的管理素质[J].高教论坛,2007.4.

   [3]张立兴.辅导员“导”的角色定位[J].思想教育研究,2000.5.

   [4]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B/OL]

第二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

  摘要: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劳动教育,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指导文件。高校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途径。辅导员时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也有部分交叉。辅导员参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具有多维意义、应明确其角色定位和实现路径,充分发挥辅导员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劳动教育角色定位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途经,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都具有重要作用。近日,教育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称《纲要》),对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教育途径及关键环节和评价、规划和实施、条件保障和专业支持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岗位职责和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有部分交叉,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纲要》的具体内容,就如何发挥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辅导员参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多维意义

   2019年9月23日,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话中对辅导员提出了三辅三主六导四员”的要求,明确了辅导员岗位职责、身份定位和工作路径,其中从工作作用的角度提出辅导员要做党委工作的助手、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助手;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43号)EB/OL.(2017-9-29)2020-7-1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辅导员参与劳动教育是岗位职责所在,即有利于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还又有利于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落实。

   (一)有利于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党和国家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的颁发对此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教育内容、路径、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仍处于摸索阶段。“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真正落实劳动教育需先进行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都较为完备,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支敢担当、有能力、善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此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有部分交叉,辅导员参与其中,有利于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起步开展。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的历史久远,但作为一门课程加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尚是一个新生事物。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421”家庭,是我们口中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对于劳动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理论状态,实践很少。这些“95后”、“00后”大学生在小学中学学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劳动教育,到大学阶段陡然增设劳动课程,学生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阶段。辅导员做为大学生成长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和学生交流联系较多,一般能够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权威性。这种依靠师生情感形成的权威较官方授予的权威而言,学生更容易接受。辅导员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引导,学生更能认真对待劳动课程,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三)有利于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落实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主要职责有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这些职责和劳动教育的内容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同时又有互为促进的关系。例如,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确立必然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促进辅导员完成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目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则能促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促进辅导员更好地落实岗位职责要求。

   二、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的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城市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3《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7-15)2020-7-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7/t20200715_472806.html]3这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有部分重叠的。辅导员明确自身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努力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力量,可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引导者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本质、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解放论等。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辅导员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助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攻手参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配合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可以形成合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

   (二)学生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教导者

   学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包括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的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和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等。[]3从工作职责上讲,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原本就承担着教导学生学生养成巩固良好生活劳动习惯的任务。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些辅导员经常形象的戏称自己为学生的“三保”(保姆、保洁加保安),工作中亲自给学生叠被子、洗衣服、刷马桶。这种现象和之前重“智”育轻“劳”育的社会氛围分不开。《纲要》中明确规定应“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这些评价准则的建立,将为辅导员提供教导的依据,推动工作的开展。同时,辅导员也应转变观念,需知适度的亲身示范教育可为,过度的“溺爱”式管理不可取。辅导员要清晰角色定位,强化劳动教育意识,厘清劳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教导学生提高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劳动能力。

   (三)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性劳动的倡导者

   服务性劳动包括自觉参加教室、食堂等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参加“三支一扶”等社会实践活动等。[]3当前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一般都有辅导员参加。辅导员可在工作中利用主题班会、网络文章、谈心谈话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各项服务性劳动的内涵和政策,组织带领团队参与“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性劳动。此外,辅导员好可以组织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实践过程宣讲,形成倡导鼓励自觉参加服务性活动的良好氛围。

   (四)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锻炼的辅助者

   高校的劳动教育和中小学不同,更强调和专业结合,所谓生产劳动锻炼是指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3在生产劳动锻炼中要适应新时代对劳动者新要求,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学风建设的工作需要辅导员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已经在完成这些工作内容,这和劳动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在未来的工作中,辅导员需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做好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锻炼的辅助者。

   三、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做好理论宣讲

   理论宣讲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系统讲解阐释。辅导员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进行全面了解,抓住核心深入研究形成宣讲内容。辅导员经过充分准备在学生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就该理论的核心即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理论宣讲,点面结合可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强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辅导员教导学生养成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辅导员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教育引导,设置科学量化评价体系方式教导学生自觉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经常会遇到生活自立能力较差的学生,按照以往的工作惯例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生活,辅导员不会过多干涉。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此类学生,辅导员需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方式方法,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提升自我事务的劳动能力。结合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辅导员需深入宿舍进行督导,有关部门应设置科学地量化考核体系,增加劳动考核的比重,引导学生重视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三)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辅导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性劳动的有效途径。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和洪水灾难中,年轻一代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奋战在一线,用在不同岗位的劳动彰显了圆梦一代的勇气和担当,为战“疫”和抗洪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青年力量。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把灾难当教材,讲好战“疫”抗洪青年故事,鼓励学生通过服务性劳动为学校、社会和国家做贡献,鼓励学生在就业时到西部去,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意识。[]3

   (四)鼓励专业劳动

   专业劳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途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需要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劳动方法和劳动工艺。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参与社会生产,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辅导员可通过学风建设鼓励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认真对待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辅助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锻炼,促使他们在就业时能够掌握新技能投身生产和服务。

    

第三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

   大学是传知育人的沃土,是文化散播的阵地,是思想再造的渊薮。而高校教师则是大学的主体,是一所高校的声誉与象征,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精英,正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师也因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良知的代言人、社会道义的承担者和社会思想的风向标,这也就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责任担当,既是高校教师地崇高使命,也是高校教师地历史使命,既是社会对高校教师地政治期待,也是社会对高校教师地道德希望。高校教师生活在既有阳光,也有阴暗地多远复杂地社会中,应该保持高尚地道德人格,自觉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一、社会良知的代言人

   高校教师按照定义,就是指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教书育人和知识创造为职业,具有强烈地社会责任感的群体。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校教师,必然能够反映公众心声,代表社会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正因为如此,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高校教师的生存之道,也是高校教师长远发展之道。

   所谓社会良知,即是指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正义等等。高校教师应该是这些基本价值的维护者,他们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高校教师除了献身于教书育人地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在公众的眼里,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社会风气的好坏,知识创造的良否,人才培养的臧否,追根溯源,都会以高校教师为最终滥觞。一个高校教师,就是一颗正义的火种,人们正是从高校教师身上,看出人才培养的性质,看出未来社会的走向。高校教师应该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他是社会良知的载体,他的言行影响所及,绝非限于自己,而是扩展到社会和国家。因此,不管高校教师发展到哪个层次,都应是社会良心所在,它应该向社会传递民主、公平、理性、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

   二、社会道义的承担者

   不论我们生存于怎样的时代,总要和社会思潮发生林林总总的交集,一个普通人的思想态度、政治选择往往难以引人注目,但高校教师则大不一样,他们一旦表达出某种思想倾向,就可能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相应的,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后果。因此,高校教师除了具备知识渊博之外,更应该道德高尚,应该自觉守住底线,承担道义,用自己的人格支撑起一片理想的天空。对于社会的不公平和阴暗面,应该坚定地予以抵制,并用自己的精神良知,传递正能量,来引导更多的人迈向光明之途。

   大学担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自觉秉承大学的使命,以培养人才是第一要务,因而,大学教育工作者,应有高尚的道德,渊博地知识,“德高才能为师,学高才能为范”。尤其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是学生成长地奶汁,只有具备崇高地道德人格地教师,才能感化学生,从而立德树人,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学者必须德才兼备,与美善为邻。学者必须了解人类地渴望、理想,以及痛苦,这样才能在群体与社会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教学工作是一种敬业奉献、爱与责任地境界。学生学习的,并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更是高校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即受高校教师自身道义力量的感染。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要勇敢地担当岗位所赋予的历史责任,面对社会的不良习俗和丑恶现象,重新树立信心、迎接挑战,要端正态度,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实现超越。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践行者和检查者,既是科学的研究者和促进者,又是育人艺术的探索者和设计者,尤其是在社会人才德育方面,高校教师具有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三、社会思想的风向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思潮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倾向。在当今社会,信息的狂轰滥炸、信息意义的消解、文化的娱乐性包装,时常让社会大众掉入柯勒律治(英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所说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汪洋大海,人们不知该游向何方。高校教师是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具有比一般公众更深刻的分析眼光,高校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被动的传授知识,应该把自己的眼光和思想投向社会,除了以其专业的视角和特定的方式对社会解释和分析,还应以其正确价值观影响和引导社会及公众。应该正确传递正义思想的声音,起到公众与政府互动的桥梁作用;应该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承者的功效;应该继承、扬弃、整合和创造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社会大众的精神操守,提升民族文化的层次和品位。

       “独立之人格,思想之自由”是蔡元培先生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下的定义,这也应该成为当今高校教师的基本做人准则。高校教师是社会各种高级人才的培养者,只有自身具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社会人才,而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浅薄无知的教师,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庸才。 或许,高校教师也会有命途多舛、突如其来的不测,会有感情的无奈与失意、抉择的为难与悔恨、生活的要挟与威逼,但是只要一直秉持着最初的信仰,坚定地恪守着社会的道义和良知,履行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勇于担当,那么高校教师就能发挥自己人性的价值,就能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就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范文(通用3篇)

https://m.hy-hk.com/674376.html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范文(通用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上一篇: 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情况报告范文(通用6篇)下一篇: 个人怎样与巡察组谈话范文(精选19篇)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